正文開始之前,想和各位讀友聊聊不完全是題外話的話題——
寫俄烏戰爭評論文章,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也許有人認為難點是獲得最新、最真的消息,或者是在復雜的背景下如實表達自己的立場與觀點。
對的,這都是難點。但它們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在鋪天蓋地的信息中梳理出真實的,而且是有新聞價值的事件,找到它們的意義,并從邏輯上把它們聯系起來,進而判斷它們對戰爭走向的影響。
昨天晚上,我的讀者群里的一位群友分享了一篇文章“梅德韋杰夫聲稱俄羅斯有可能對西方國家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
我表示對該文不以為然,有其他群友對我表示不滿。我說:梅先生的話沒有新聞價值。
昨天很多自媒體作者還津津樂道地寫川普向澤連斯基表示美國要向烏克蘭購買無人機的消息。
這些消息都是真實的,但沒有新聞價值也是事實。因為這兩件事都不可能——俄不會先發制人進攻西方,川普也不會從烏克蘭購買無人機——如果把這些無價值的消息都寫出來,每天都要寫好幾篇文章。
昨天,7月17日,真正的大新聞是澤連斯基對其政府進行人事改組,因為它意味著澤連斯基正在為美國不再支持烏克蘭后戰爭將長期持續做準備。
我昨天文章重點寫的就是這件事,但缺少吸引眼球的效應,以致閱讀量非常慘淡。
我的判斷通常在幾天甚至很長時間后才會被證實。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堅持讀我文章的朋友已經發現了這個情況。今天一大早,就有讀友發信息給我說:我之前的分析得到證實了。
不過,我昨天寫的澤連斯基的人事安排又有變化了。
美女經濟學家斯維里登科任總理沒有變,我昨天分析任命她為總理的原因是為了提振經濟服務戰爭。烏克蘭媒體昨天晚上的報道證實了我的判斷:原因之一是她在與美國的礦產談判中展示了談判才能,澤連斯基稱此舉的主要目的是“提振烏克蘭經濟并增加國內武器生產”——為長期戰爭做準備。
原總理米哈什爾任國防部長也沒有變。
唯一的變化是:原計劃將防長烏梅羅夫改任駐美大使,昨天的結果是:此前負責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被任命為駐美國特使,將來再過渡為駐美大使。
當下烏克蘭的外交,最復雜也是最困難的,就是與川普團伙打交道。斯特凡尼希娜已經在與歐洲發展外交關系的工作中證明了自己。
原防長烏梅羅夫目前沒有獲得任何職務,不過媒體普遍認為他不會被“拋棄”。
我很少寫但很清楚一個事實:烏克蘭的國內政治非常復雜,黨派之間的競爭一點都不比美國簡單,反對黨非常活躍,每天都在找澤連斯基的“碴”——沒辦法,免煮國家就是如此。它很難在表面上做到“鐵板一塊”,但這也正是它的活力所在。
自從川普對俄發出“最后通牒”并聲稱立刻向烏克蘭運送愛國者防空系統后,很多人歡呼雀躍。我當時就潑冷水說:等它們運到烏克蘭,黃花菜都涼了,以致不少讀友評論區與我爭論。
川普甚至曾在7月16日宣稱:愛國者系統“已從德國運抵”烏克蘭,隨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這個“喜訊”。
昨天,德國國防部發言人說:“我無法確認目前是否有任何物資正在運輸途中。我對此一無所知?!?/p>
真相是:三天過去了,美國仍未開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裝備!
今天凌晨,瑞士官員稱,美國推遲了瑞士所購買的愛國者防空系統的交付時間,因為美國準備把它先交給烏克蘭。
猛一看,這是個好消息。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因為瑞士2023年訂購的這5套愛國者,交付時間為2026年。
川普團伙正用各種下作的手法阻撓、拖延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目的只有一個:讓俄軍在9月2日前占領更多的烏克蘭領土。
而且我也相信,“50天”期滿之后,川普不會對俄下手。
他之所以突然表現得好像支持烏克蘭了,所謂受其妻子的影響也都是胡扯,真實原因是:川普因為“愛潑斯坦名單”正遭受任職以來最大的危機,而他知道,他的支持者希望他幫助烏克蘭。
民調機構Echelon Insights于7月14日至17日對川普的支持者做了一項民意調查,支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比例已經從原先的36%升高到49%,如果告訴他們川普愿意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這個支持率會上升到65%,只有22%的人反對援助烏克蘭。
德國總理默爾茨昨天宣布:目前美國和北約伙伴正在努力達成協議,(協議達成的話)烏克蘭將在未來幾周內接收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
什么意思?
他這是告訴世界,不是德國拖延,而是協議還沒有達成!
烏克蘭人心里急,歐洲也急,但他們甚至不能表現出來。
昨天,北約秘書長向印度、巴西和其他國家發出警告:如果你們堅持購買俄國能源,50天之后會受到美國嚴厲的二級制裁。
他這話是說給川普聽的:說話要算數,別到時候又耍賴。
新聞是這樣讀的,別見風就是雨。
昨天真正的好消息是: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同意批準歐盟針對俄羅斯的第18項制裁方案。
他在臉書上發帖說:“親愛的朋友們,盡管面臨巨大的壓力、威脅、惡語和批評,我們還是六次否決了第18項制裁方案草案。你們沒聽錯,我再說一遍,六次?!?/p>
這話不是說給斯洛伐克人聽的,而是說給PT聽的:別怪我,我實在扛不住了。
消息人士稱,此次制裁將把俄油的限價從每桶60美元下降到47美元,依據是從22個星期的平均油價中減去15%,每六個月再修訂一次最高價格。
盡管有歐洲國家仍然在購買俄油,那確實是沒辦法的事。事實上,份額已經大幅減少,限價也讓俄國的賣油收入銳減,其經濟也遭到了雖未致命但非常沉重的打擊。
近日,媒體報道稱:德國計劃了一項高達250億歐元的軍火采購單,僅豹-2A8坦克就多達1000輛。
昨天,德英兩國簽署友好條約——《肯辛頓條約》,其中包括應對“核問題”和“核威脅”的內容。
請注意:此前法德兩國簽署了內容相似的條約,英法之間也達成了核協議。
之所以不是英、法、德三國共同簽署協議,僅僅是為不刺激PT,實際效果是一樣的。
英法有核武,德國沒有。得到英法兩國提供的核保障之后,德國才能放手軍援烏克蘭。
很多讀友感到不解:這些歐洲大國為何忙著武裝自己?這時候應該以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為首要任務嘛。
實際上,歐洲大國快馬加鞭充實自己的武器,可不就是為了烏克蘭!
戰爭爆發后,歐洲雖然想提供武器,但問題是倉庫里沒有。他們現在把自己的武器裝滿了,就是為了某一天烏克蘭失去美援缺少武器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就拿出來。
倉里有“糧”,心里不慌嘛?,F在,還是想方設法從美國那里掏,能掏多少算多少。
現在,歐洲大國還沒有全力以赴地援助烏克蘭,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得罪川普,試圖保持與美國的盟友關系。
這個盟友關系,將在戰爭結束后全球安全局勢的重新塑造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歐洲大國徹底解放思想,俄烏戰爭短期內就可以結束,且誰勝誰負沒有任何懸念。
用一位微博大V的話說,最多兩個月,就能把大鵝打殘——不是打出屎的那種,能把它的半截大腸頭打出來。從今往后,大鵝只能拖著半截大腸,一瘸一拐地在地球上行走。
決定戰場勝負的是軍事力量,決定戰爭輸贏的是正郅。
所以,我再提醒一次:不論戰場局勢如何,根本無需擔心烏克蘭會不會失敗。
歐洲真正考慮的是,烏克蘭用什么樣的方式勝利才能有利于未來的全球安全局勢。
有消息稱,烏克蘭情報組織確立了追擊戰犯30年的目標計劃!
他們也像以色列一樣,將雙手沾滿鮮血的戰爭罪犯照片制作成撲克牌,對他們終身進行抓捕、刺殺。
永不遺忘,永不原諒!
在我看來,讓每一個嗜血的戰爭愛好者為其罪行負責,才是全球安全架構的最佳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