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博弈總是充滿戲劇性,當特朗普拋出“50天最后通牒”時,或許沒想到這會成為一場自嗨式的表演。隨著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7月13日訪華拿到中方關鍵承諾,這場鬧劇的結局已逐漸明朗——普京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
特朗普7月14日在白宮宣布,要求俄羅斯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對俄實施100%關稅,并對繼續與俄貿易的國家實施最高500%的"二級制裁"。這一看似強硬的表態,實則暴露了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戰略困境。北約秘書長呂特隨即幫腔,點名警告中國、印度和巴西"可能遭受嚴重打擊",要求三國施壓普京。然而,國際社會的反應卻讓美國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對特朗普的威脅表現得異常淡定。俄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直接嘲諷這是"鬧劇般的最后通牒",直言"俄羅斯不動如山"。數據顯示,美俄貿易額已近乎為零,特朗普引以為傲的關稅大棒實際上只是"對空氣開槍"。更關鍵的是,拉夫羅夫7月13日訪華期間,中方給出了明確承諾:"加強多邊平臺相互支持,共同維護安全發展利益"。這句話傳遞出兩個重要信號:中國不會屈服于美國制裁壓力,中俄戰略協作將深化。
中方的態度并非空談。外交部發言人連續兩次在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行徑,并指出"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也解決不了問題"。數據顯示,中俄貿易本幣結算占比已達90%,印度建立盧比-盧布支付機制,巴西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框架,這些去美元化實踐形成了一道無形防火墻。當呂特叫囂"關注制裁后果"時,他或許沒意識到,美國的長臂管轄已越來越難以觸及這些關鍵經濟體。
拉夫羅夫(資料圖)
歐洲的態度更值得玩味。呂特宣稱歐洲將籌資武裝烏克蘭,卻回避了一個致命問題:若美國真對中印實施二級制裁,導致俄羅斯能源出口受阻,歐洲拿什么填補俄油缺口?數據顯示,俄占歐洲天然氣進口35%,2022年能源危機已讓歐洲通脹飆升12%。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的表態更說明問題——他透露"愛國者"導彈交付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這給了俄羅斯寶貴的戰略窗口期。
戰場形勢同樣在變化。烏克蘭議員別祖格拉婭悲觀預測,特朗普的50天期限實則是"默許俄軍擴大攻勢"。數據顯示,俄烏沖突期間,中國始終是俄能源、糧食等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2025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8%。這種經貿聯系為俄羅斯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也讓美國的制裁威脅顯得蒼白無力。
俄軍(資料圖)
50天倒計時已經開啟,但局勢發展已逐漸明朗。印度已明確表示“將繼續購買俄石油”,中國外交部更直斥制裁是“非法單邊行為”。若中印堅持現有貿易規模,美國制裁很可能淪為“紙老虎”。歐盟內部對俄態度也不一致,德法企業被曝通過中亞中轉站維持對俄貿易,沒有歐盟的加持,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又能維持多久?
這場鬧劇的最終結局或許早已注定。俄羅斯獲得中方戰略托底后,梅德韋杰夫敢放言"不動如山";而美國的制裁大棒卻陷入"打空靶"的尷尬。當特朗普還在幻想用關稅逼迫普京時,殊不知自己身后早就空無一人。多極化趨勢下,任何單邊霸凌都將成為“紙老虎”,而中俄戰略協作正為全球和平注入穩定性。這場50天的博弈,最終暴露的不是俄羅斯的弱點,而是美國霸權的衰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