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基斯坦在軍購圈放了個“大招”:有退役空軍準將公開放話,說印度要是從俄羅斯拿到蘇-57戰機,巴基斯坦就得買中國的殲-20,否則就放棄原定的殲-35采購計劃。這話聽著挺沖,像是在“耍脾氣”,但仔細一琢磨,里面全是小國在大國博弈里的生存智慧。
中國這邊的態度也很明確:殲-20是非賣品,沒得商量。這事兒看著是“軍購談崩了”,其實藏著比武器買賣復雜得多的門道。今天咱們就聊聊:為啥巴鐵非要用“放棄殲-35”要挾中國?中國又為啥寧愿“得罪”兄弟也要守住殲-20?殲-35到底值不值得巴鐵“賭一把”?
巴基斯坦這么干,也是被鄰居印度逼的。
印度跟俄羅斯簽了個大單子,要引進蘇-57E戰機,還帶技術轉讓,打算在本土生產線組裝。這蘇-57雖然被西方吐槽“隱身性能不行”“彈艙門老卡殼”,但好歹是正經五代機,比巴鐵現在的F-16和“梟龍”強了一個量級。印度真要是裝備了,巴基斯坦的防空壓力瞬間就得翻倍——畢竟南亞這地兒,印度和巴基斯坦向來是“你有我就得有,你強我就得更強”。
在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突然放話“要殲-20否則不買殲-35”,本質上是打了一套“組合拳”:
第一拳,震懾印度:意思是“你別以為買了蘇-57就了不起,我能搞到更厲害的殲-20”。雖然殲-20沒那么好買,但先把氣勢拉滿,讓印度不敢輕舉妄動。
第二拳,跟中國“砍價”:巴鐵原計劃買40架殲-35,但這次故意說“放棄”,其實是想壓價——比如少買幾架試試水,順便爭取點技術轉讓或者本地化生產的好處。畢竟軍費就76億美元,買高端戰機跟“啃排骨”似的,得精打細算。
第三拳,“撩撥”美國:巴基斯坦手里還有幾十架F-16,但美國一直卡著不給升級,理由是“怕技術泄露”。巴鐵這么一鬧,等于告訴美國:“你再不解禁F-16升級,我可就只能抱緊中國大腿了,到時候你想賣都沒機會。”
這一招“一石三鳥”,既想嚇唬印度,又想從中國撈實惠,還想逼美國松口,典型的小國“騎墻術”——在大國之間找平衡,用最小的成本爭取最大的利益。不過話說回來,這招雖然精明,但風險也不小:萬一中國不吃這套咋辦?
果然,中國的回應很直接:殲-20是非賣品,談殲-35可以,拿殲-20當籌碼,沒門。
這態度看著“強硬”,但背后全是理性算計,說白了就是三個“不能賣”:
第一,技術機密“丟不起”
殲-20是中國現役最牛的五代機,核心技術比如渦扇-15發動機、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能360度“看穿”周圍環境)、隱身涂層配方,都是咱們花了幾十年攢下的“看家本事”。這些技術一旦出口,被其他國家拆解研究,中國空戰的“技術代差優勢”就沒了。
舉個例子:美國的F-22也從不出口,連最鐵的盟友英國、日本都買不到,就是怕技術泄密。中國對殲-20的態度,跟美國對F-22一樣——核心裝備,絕不外賣。
第二,地緣平衡“亂不得”
巴基斯坦要是真拿到殲-20,印度肯定急眼。本來南亞就因為克什米爾問題緊張,現在一方突然拿到“降維打擊”的武器,另一方必然會瘋狂加碼——比如印度可能加速買蘇-57,甚至找美國買F-35,最后搞得整個地區軍備競賽失控。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不可能為了一單生意打破地區平衡。說白了,賣殲-35既能幫巴鐵提升實力,又不至于讓印度覺得“天塌了”,這才是“穩當”的選擇。
第三,經濟現實“扛不住”
就算中國愿意賣,巴基斯坦也未必養得起。殲-20的單機維護成本是F-16的3倍以上,還得配專屬的彈藥、燃油、維修設備,一套下來每年的軍費恐怕得占巴鐵總預算的三分之一。到時候萬一錢不夠,巴鐵可能還得找中國“借錢養機”,反而成了負擔。
所以中國的“不商量”,不是不給巴鐵面子,而是既守住了自己的技術底線,也替巴鐵考慮了現實問題——畢竟朋友之間,不能光靠“感情用事”,還得講究“可持續發展”。
巴鐵放話“放棄殲-35”,很多人以為殲-35是“低配版五代機”,不如蘇-57。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殲-35對巴鐵來說,可能比殲-20更“實用”,甚至比印度的蘇-57更“能打”。
咱們比幾個關鍵指標就懂了:
隱身性能:殲-35是“刺客”,蘇-57是“顯眼包”
隱身是五代機的核心競爭力,專業術語叫“雷達反射截面(RCS)”。殲-35的RCS是0.01平方米,相當于一只小鳥;蘇-57因為設計缺陷(比如發動機葉片直接暴露在雷達波下),RCS高達0.5平方米,差不多是一架中型客機。
這意味著什么?在實戰中,殲-35能悄悄摸到蘇-57眼皮底下50公里才被發現,而蘇-57在200公里外就會被殲-35的雷達鎖定——等于是“還沒看到敵人,就已經被瞄準了”。
配套體系:殲-35+空警-500,印軍航母都得“繞道走”
巴基斯坦買的不只是殲-35,還有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和霹靂-15E導彈。空警-500能監控300公里內的目標,霹靂-15E射程超過140公里,這倆搭配殲-35,等于給巴鐵裝上了“千里眼”和“超遠射程狙擊槍”。
之前演習中,這套組合已經模擬過“絕殺印度航母”——殲-35在空警-500引導下,發射霹靂-15E輕松擊毀200公里外的“敵艦”。而印度的蘇-57至今連像樣的配套預警機都沒有,實戰中就是“單打獨斗”,完全不是對手。
性價比:花小錢辦大事,巴鐵軍費扛得住
殲-35的單價大約是殲-20的一半,維護成本也低得多。巴鐵計劃買40架,總價差不多40億美元,分攤到每年也就幾億美元,完全在軍費承受范圍內。而且中國還能提供貸款、技術合作,等于“貼心服務一條龍”。
這么一對比,巴鐵要是真為了“要殲-20”放棄殲-35,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印度要是知道了,估計得偷著樂——畢竟蘇-57的“紙面實力”再強,也架不住殲-35這種“務實又能打”的對手。
現在回頭看,巴基斯坦這場“攤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鬧得越大,越能向印度、中國、美國釋放信號,爭取談判籌碼。沒過幾天,巴鐵國防部就出來“滅火”,說“沒說要放棄殲-35”,顯然是見好就收。
而中國的“硬氣”,也不是故意“懟”巴鐵,而是大國軍貿的必然選擇:核心技術絕不外賣,地區平衡不能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