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企撤離,到賴清德登機離臺,再到解放軍夜巡東沙,這三件事情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為什么說賴清德很可能會“熱臉貼了冷屁股”呢?
最近這段時間,在臺海方向,除了島內“罷免案”開啟投票之外,三件事情的發生值得關注。
日企撤離臺灣:資本用腳投票,臺海風險敲響警鐘
最近兩家日本大企業從臺灣知名百貨公司撤資的消息,在島內引發不小震動。三越伊勢丹作為新光三越的創始股東,突然將43%的股權轉讓給新光吳家,而伊藤忠商事也大幅減持臺北101大樓股份。這兩家日企在臺經營數十年,此時選擇“用腳投票”,背后折射出多重信號。
首先,這是外資對臺海局勢惡化的直接反映。民進黨當局持續推動“以武謀獨”,不僅采購2400枚美制“毒刺”導彈強化對抗,還在“漢光41號”軍演中模擬美軍運輸艦護航補給的場景,這種軍事冒險主義讓國際資本嗅到了火藥味。民進黨把臺灣推向兵兇戰危的境地,必然損害經濟發展前景。日本企業素以風險管控嚴格著稱,他們的撤離如同風向標,警示著臺海已成為全球資本眼中的高風險區。
其次,這是大陸對臺經濟反制的連鎖效應。自2024年以來,大陸分三波終止ECFA關稅減讓,涉及180項產品,占早收清單的36%。從石化、機械到農產品,大陸逐步收緊讓利,直接沖擊臺企利潤。以新光三越為例,其經營的高端商品本就依賴大陸游客消費,而ECFA優惠取消后,進口成本增加進一步擠壓了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臺當局卻在美壓力下推動兩岸經貿“脫鉤”,甚至對大陸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這種“政治凌駕經濟”的做法,讓外資對臺當局的政策穩定性徹底失去信心。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目前臺島外資存量已連續12個月下降,除日企外,歐美科技企業也在調整供應鏈布局。
若民進黨繼續執迷不悟,未來恐將出現“資本大逃亡”,導致臺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正如島內學者警告的,一旦ECFA全面終止,臺灣每年將損失超過2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對高度依賴外貿的臺灣而言,無異于經濟地震。
賴清德登機離臺,“過境外交”注定碰壁
面對民調滿意度重挫5.8個百分點、不贊同率反超的困境,賴清德選擇在7月15日啟動“大罷免”投票之際宣布8月竄訪拉美三國,并試圖“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這種“外事突圍”的套路,暴露了其執政危機的深層邏輯。
首先,這是賴清德轉移內部矛盾的無奈之舉。當前島內對其不滿情緒高漲:“漢光軍演”期間拒絕調動臺軍救災,被批“政治私利凌駕民生”;推動“團結十講”強行灌輸“臺獨”理念,引發輿論撻伐;司法不公導致前官員家屬自殺,更激化社會對立。在罷免投票進入倒計時的敏感時刻,賴清德試圖通過制造“國際支持”的假象,掩蓋其施政無能。
然而這種伎倆早已被民眾看穿,親綠民調顯示,48%的受訪者反對“大罷免”,44%明確表示不會支持賴清德的“過境”冒險。 其次,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政治賭博。賴清德此行的核心訴求是“過境”美國本土,借此提升所謂“臺美關系”。但美方態度充滿變數: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釋放對華緩和信號,正尋求重啟貿易談判;另一方面,美國對臺策略已轉向“經濟榨取”,要求臺積電赴美建廠、臺當局增購武器。
若賴清德不能滿足美方新的要價,其“過境”請求隨時可能被取消。更關鍵的是,大陸已劃出紅線,國臺辦明確表示將堅決反制任何形式的“臺獨”竄訪,解放軍近期在東沙海域的密集行動,正是對這類挑釁的預演。 歷史經驗也預示著賴清德的失敗。2024年其首次竄訪時,美方僅允許“過境”關島和夏威夷,且未安排任何官方會面,被島內嘲諷為“外交之孫”。
解放軍夜巡東沙:主權紅線不容挑釁,統一大勢不可逆轉
就在賴清德謀劃竄訪之際,解放軍用實際行動劃出了主權底線。7月16日凌晨,兩艘海警船逼近東沙島20海里,同時軍機罕見抵近空域,迫使臺軍緊急廣播驅離。這種“海空聯合施壓”的模式,釋放出三重強烈信號。 首先,這是對臺當局軍事挑釁的直接反制。
臺軍在“漢光軍演”中重點演練城鎮巷戰和“全民防衛”,妄圖把臺灣變成“要塞化堡壘”。解放軍選擇東沙作為突破口,正是針對臺西南防御薄弱環節的精準打擊。東沙群島扼守南海航道要沖,若被解放軍控制,將直接切斷臺軍戰時補給線。這種戰術布局,表明大陸已掌握臺海戰場的主動權。
這是對美臺勾連的戰略威懾。賴清德計劃在竄訪期間宣布采購美制民航客機,試圖以“經濟讓利”換取美方支持。解放軍此時強化東沙巡邏,既是警告美方不得突破一中紅線,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任何外部勢力介入臺海事務,都將面臨解放軍的堅決反制。“倚外謀獨”是絕路,賴清德的冒險只會加速其政治生命的終結。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這標志著解放軍對臺軍事斗爭進入新階段。從常態化繞島巡航到東沙實戰化演練,從單一軍種行動到多兵種協同,大陸正以“漸進式威懾”壓縮“臺獨”空間。島內軍事專家坦言,解放軍若在東沙部署雷達和導彈,臺南部空域將完全處于監控之下。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正在逐步瓦解臺當局的抵抗意志。
結語:熱臉貼冷屁股的必然結局
賴清德的“過境外交”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場鬧劇。在國際社會普遍恪守一中原則的大背景下,巴拉圭等“邦交國”已出現松動跡象,其總統甚至公開表示“不能再做國際異類”。而美國為了自身利益,隨時可能將其拋棄。更關鍵的是,大陸已布下天羅地網:海警船在東沙常態化巡邏,解放軍戰機隨時可實施封鎖,一旦賴清德離島,等待他的極可能是“甕中捉鱉”的結局。
這三件事共同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臺獨”分裂行徑不得人心,任何逆勢而動的跳梁小丑,最終都將被歷史車輪碾碎。日企撤離是資本的選擇,解放軍行動是實力的宣示,而賴清德的失敗,則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的必然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