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的名字最近在波特蘭球迷圈里可以說是“熱搜常駐,有人說他是約基奇2.0,也有人調侃:“這孩子能不能扛住NBA的強度還兩說呢,但無論怎么爭,開拓者今年用唯一的選秀簽,押在了這位中國中鋒身上,這事本身就已經夠讓人琢磨半天,畢竟在聯盟里,大個子的進化史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三分球這一塊,能不能投、敢不敢投,直接決定了一個內線的天花板
先說幾組數據,夏季聯賽對陣鵜鶘,楊瀚森15分4板2助2帽,三分6中3,這賬面看著很美,關鍵是他能在拉斯維加斯這種“養狼環境下,靠三分球打開局面,這就不只是刷刷存在感那么簡單了,要知道開拓者這兩年后場資源拉滿,內線卻一直半死不活,自從努爾基奇走了以后,球隊的五號位就跟“臨時工似的,怎么擺陣都缺點氣場,楊瀚森這一進來,第一場就能投、能傳,還真有點讓人想起約基奇剛進聯盟時那股“不按套路出牌的味道
當然,別一上來就把人捧成巨星,夏聯再怎么炸裂,跟常規賽的節奏和強度根本不是一碼事,有人說他打出了“狀元相,也有人直接覺得“夏聯刷分沒意義,但問題來了,開拓者這簽到底值不值?如果只是選個傳統中鋒,市場上其實并不缺高個子,但楊瀚森偏偏把自己三分球的短板變成了加分項,這就很要命了,現在聯盟對外線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能護框的內線一抓一大把,但能拉開空間的中鋒,實打實是稀缺資源,開拓者賭的就是他能成“會投三分的內線指揮官,而不是下一個“只能吃餅的大白板
再看場上的細節,楊瀚森的球商和傳球選擇,確實有點內味,低位單打不急躁,處理球不粘手,很多時候能在擁擠的內線“做減法,這點很重要,畢竟開拓者現在后場球權太多,如果內線還死扣球,那整個進攻就容易卡殼,夏聯那幾場,他給人的感覺是“有點活,不是無腦硬剛,也不是純守株待兔,而是能看懂防守、敢于出球,甚至偶爾還能來個突破分球,這種多樣性,放現在這批新秀里,確實算是稀有
不過,三分球的提升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質變,現在下結論還早,夏聯的防守質量擺在那,沒人真把你當約基奇防,等到常規賽,尤其是對上那種專門“吃飯靠防守的大中鋒,再加上對手的針對性布置,楊瀚森還能不能保持外線威脅,這才是檢驗成色的時候,但就目前來看,他的投射動作不僵硬,命中率也沒掉鏈子,這給了教練組很大的想象空間,最起碼不會像某些“純藍領那樣被對手當成空氣放空
場外氛圍其實也挺微妙的,波特蘭球迷有一半在觀望——畢竟最近幾年,開拓者選秀操作屢屢被吐槽“擺爛無下限,但也有人開始帶節奏“這簽有戲,說到底,球隊就是缺一個能帶動全隊的內線,后場天賦再多,沒人幫你護框、拉空間,進攻就只能靠單打,防守更是漏洞百出,楊瀚森只要能穩定輪換,別說打出約基奇的水準,起碼能把開拓者的五號位這口鍋暫時蓋住
說點現實的,楊瀚森的成長空間確實大,但短板也不是沒人看出來,身體對抗、經驗、比賽強度適應,這些都是進NBA繞不開的坎,夏聯打得好不是最終答案,常規賽能不能頂住才是關鍵,如果他能把三分球和低位進攻的優點結合起來,再把傳球能力穩定輸出,那開拓者真有可能撿到寶了,反之,如果只是“夏聯一閃,那對不起,波特蘭還得繼續“擺爛找答案
說到底,開拓者這次選楊瀚森,是一次冒險,也是一種無奈,誰都知道聯盟現在流行大個子能投、能傳、能控,開拓者不想再當“后場雙槍玩單打的背景板,所以把賭注壓在一個有潛力、能外線開火的中鋒身上,算是順應潮流也是自救,至于能不能成為基石,還得看他能不能把夏聯的表現實打實帶進NBA,別讓球迷最后只能“點贊回懟一句:又是夢一場
楊瀚森的三分球進步讓開拓者有了底氣,至少在試錯的路上,這一簽比“無腦擺爛多了點希望,至于能不能成為下一個基石,現在下結論還早,但球迷們至少有理由多看幾場比賽,給這個新秀一點耐心和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