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夏季聯賽對陣火箭,場館里氣氛不算火爆,關注度卻意外高漲,原因其實很簡單,楊瀚森,這個被NBA球探反復研究的中國新秀,終于在第四場夏聯砸出了自己生涯新高的正負值,+19,外加8分8籃板5助攻3蓋帽的數據,雖然不是那種一眼炸裂的超級數據包,但放在夏聯這個對抗環境里,已經足夠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考慮到前三場他場均籃板只有4個,這一場靠啥突然翻身,數據到底有幾分含金量,成了不少懂球帝和鍵盤俠爭論的焦點
先說爭議點,楊瀚森的發揮和開拓者的勝利,哪個更值得夸,鋪天蓋地的“利拉德回歸話題下,楊瀚森能不能撐起內線、能不能和利拉德產生化學反應,這才是球迷和管理層最關心的事,畢竟大家都清楚,夏聯的數據不等于常規賽水平,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利拉德要能早日康復歸隊,自己也得把握這點曝光機會,爭取在大佬身邊蹭點成長紅利,說白了,夏聯刷再多分都不如和利拉德搭檔刷一場來的實在
但比賽還是得一場一場拆,楊瀚森這場開局其實不算理想,前六分鐘就有三次失誤,還被對手連續夾擊,開拓者第一節勉強領先,氣勢上并沒壓住火箭,按理說這種局面下,年輕球員很容易心態崩盤,結果第二節他調整得飛快,失誤歸零,還硬是送出三記大帽,這一幕其實很典型,夏聯對抗強度有限,但對球員適應性和臨場調整要求很高,楊瀚森的優點就在于“會動腦子,被夾擊不是站樁給對手送分,而是想辦法梳理球權,把機會讓給隊友,半場下來助攻5次,這個數字背后其實是處理球思路的變化
再說籃板問題,前三場楊瀚森場均籃板太低,網上一堆人質疑是不是腳步慢、對抗差,其實真相很微妙,他有個怪習慣,喜歡卡位讓隊友撿后場板,這一場明顯開始自己親自下手,8個籃板到手,雖然還有被對手搶走的瞬間,但整體積極性提升很明顯,懂球的人都明白,籃板這活兒有時候真就看“誰想搶,不是每次都得拼身體,更多時候拼預判和態度,楊瀚森這次算是用行動回應了質疑,起碼在夏聯這個舞臺,他已經不是那個只會“讓板的角色了
說到正負值+19,這個數據放在NBA任何一場比賽都很閃眼,但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夏聯輪換混亂、強度參差,正負值有時反映的是“跟對了球隊攻防節奏,但楊瀚森這場確實在攻防兩端都做到了“拉正作用,第三節有個轉身歐洲步上籃被大帽,鏡頭給到他一臉無奈,但回頭又是一個協防大帽,說明他對NBA級別的對抗和身體素質有直觀感受,也能及時調整,這種快速修正和場上反應,其實比單純的數據更說明問題
當然,開拓者這波能贏火箭19分,也離不開整體發揮,第四節一波11比2直接殺死比賽懸念,楊瀚森雖然不是場上最耀眼的得分點,但他在攻防節點上的存在感很強,尤其是幾次擋拆后的順下和協防,撐住了內線,給外線減輕了不少壓力,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貢獻,可能很多只看集錦的球迷感受不到,但隊友肯定心里有數
外部因素也要說說,利拉德簽回風波還沒落地,楊瀚森賽后被問到和利拉德聯手什么感受,他的回答挺實在,沒講什么豪言壯語,就是一句“希望他早日康復,回來更牛,這話雖然簡單,但也透露出一種“先把自己事兒做好的態度,說白了,利拉德回不回來不是他能決定的事,自己打出存在感才是硬道理,否則等到季前賽、常規賽壓力上來了,哪有時間慢慢適應NBA節奏,夏聯就是窗口期,刷不出表現,馬上就有人頂替你的位置
回頭看,楊瀚森這場比賽的意義,其實不僅僅是數據層面的突破,更是心態、角色定位的轉折點,面對對手針對性夾擊,他能快速調整打法,籃板積極性提升,助攻失誤比拉正,說明他在學著適應美式節奏和身體對抗,當然,夏聯終歸是夏聯,離真正的NBA常規輪換還有距離,但這場正負值+19的數據,起碼證明了他有能力在體系中做出正向貢獻
問題來了,楊瀚森這條路能走多遠,能不能和利拉德產生化學反應,能不能撐起開拓者內線,這些都還得時間來檢驗,但就目前來看,他至少邁出了正確的第一步,起碼比起那些只會刷分、不防守、不適應體系的“高順位擺爛怪,他更像是真正想扎根NBA的拼命三郎,未來會怎么樣,誰都說不準,但這場比賽之后,大家對他肯定有了新的期待,也給了開拓者管理層更多想象空間,這就是夏聯的意義,既是試金石,也是試錯場,楊瀚森能不能抓住機會,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