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Bleacher Report評出的“5大撿漏型新秀名單一出,球迷們的彈幕基本就沒停過——楊瀚森16順位進開拓者,卡特·布萊恩特14順位被馬刺撿走,連黃蜂、魔術、國王都各自押中寶,這屆夏聯的冷門熱度,屬實有點意思,問題也跟著來了:這些所謂的“撿漏,到底是真有貨,還是美媒又在故意造勢?
先說楊瀚森,選秀前還被外界按在二輪討論,結果最后一夜直接殺進首輪,16順位落袋為安,開拓者那幫人估計都沒想到能撿到這寶,現場直接炸了鍋,原因很簡單,能在中國聯賽混得風生水起的高個子并不少,但像楊瀚森這樣,腳步、視野、傳球都有一手,還能扛下NBA級對抗的,屬實稀缺,夏聯三場,場場得分上雙,亮點多到讓人眼花,雖然節奏和爆發力還是有點短板,但他打球的腦子和進攻支點的潛質,已經讓不少教練組開始幻想“東方約基奇的畫面,當然,別動不動就拿MVP做類比,楊瀚森的路還長,但這筆選秀能值回票價,球迷心里都有數。
再看馬刺的卡特·布萊恩特,數據一出來,24投3中,控球幾乎沒亮點,這放在別的新秀身上,估計早就被全網對噴了,但馬刺偏偏還挺滿意,原因嘛,布萊恩特的防守是真的有東西,這哥們橫移速度快,臂展長,大學時期就能把蓋帽和搶斷率刷到每百回合2.9和2.8,遇上防守老手文班亞馬,更是如魚得水,進攻端雖然短板明顯,但別忘了,馬刺缺的就是這種能咬死對手的防守悍將,就算場均得分4-5分,他只要能把對手箭頭人物鎖住,就是妥妥的價值擔當,說白了,布萊恩特不是靠刷分吃飯的,馬刺要的就是他這股子狠勁和防守韌性。
黃蜂的麥克尼利算是被“跌出來的驚喜,高中時期全美前十,大學水土不服,命中率一度跌到38.1%,選秀那天干脆滑到29順位,誰能想到夏聯一上來,直接22分12板6助,找回了當年五星新星的氣場,這種反彈速度有點像當年某些被低估的“逆襲型球員,黃蜂看中的,顯然不是麥克尼利的短期爆發,而是他能否成為未來幾年穩定的輪換甚至主力,這哥們要是把投籃手感徹底找回來,下賽季的輪換席位問題不大。
魔術的杰斯·理查德森,算是“星二代里比較低調的那種,身高吃虧,但手感和造犯規能力都在線,首秀19分,三分3中2,還能靠沖擊籃下刷到9次罰球機會,魔術下賽季本來就缺這種能即時點火的年輕替補,理查德森要是能把身體素質和節奏再磨一磨,完全有機會成為那種“第六人型的輪換后衛,當然,天賦是有的,能不能在NBA站穩,還得看他能不能補齊短板。
最后是國王的尼克·克利福德,23歲的大齡新秀,選秀前就被各種標簽按滿,什么“上限低“沒潛力,結果夏聯一上來,三場得分全在17分以上,投籃效率炸裂,經驗帶來的成熟感明顯,國王本來就是一支老將多、經驗型打法的隊伍,克利福德這種“即插即用型側翼,其實比那些“潛力股更受教練信任,說白了,NBA其實不缺天賦,缺的是能馬上上場、不掉鏈子的角色球員,克利福德的這波表現,估計會讓不少同齡新秀“自閉。
說到底,夏季聯賽的含金量,球迷們都清楚,打得好不代表未來真能起飛,打砸了也別急著蓋棺定論,不過,這幾位“撿漏型新秀能被媒體選出來,多少還是有點道理的,首先,他們的選秀順位確實偏低,但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即戰力或者潛力,第二,球隊戰術體系和人員配置,剛好能容得下他們的風格和短板,第三,數據和場面都不拉垮,起碼沒有那種“水貨既視感。
當然,輿論場上永遠不缺質疑聲,有人說楊瀚森是“體系球員,離開CBA未必能吃得開,有人覺得布萊恩特純粹是“防守藍領,進攻端會被針對,麥克尼利和理查德森這種爆發型新秀,穩定性還得打個問號,克利福德年紀一大,成長空間有限,這些聲音其實也不是沒道理,畢竟NBA是個看天賦、拼適應的聯賽,哪怕一夜成名,轉眼就可能泯然眾人。
但不可否認,撿漏本身就是一門玄學,有時候真的是“你不信命,命還不信你,選秀夜的意外,夏聯的爆點,都是球迷們最愛看的“人生逆襲,這份名單未必能預言未來,但起碼證明了一點——NBA從來都不缺故事,缺的是肯努力、敢表現、能抓住機會的人,楊瀚森們的出現,讓新賽季多了不少看點,也讓每一個熱愛籃球的人都多了一分期待。
問題最后還是要拋給大家:你覺得這些“撿漏新秀有幾個能打出名堂?新賽季開打之后,是不是又會有新的爆點出現?籃球場上的命運,總是比劇本更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