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分南北兩路攻入越南,拉開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序幕。
僅僅16天,我軍便攻克了重鎮諒山,兵鋒直逼越南首都河內。
事實證明,越南仍然不是中國的對手。
中國和越南,不管是綜合國力還是軍事潛力,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那么,作為越南最高領導人的黎筍,為何要一意孤行地挑釁中國,以至于釀成戰爭呢?
難道真如外界所說,他對自己的實力過于自信嗎?
多年之后,黎筍的長子黎堅成說出了背后的真正原因。
要說清這些,還得從黎筍對中國態度的轉變說起。
在越南的獨立運動當中,中國曾經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
就在抗美援朝戰爭序幕拉開的同時,一大批優秀的中國進入越南,全面參與了其士兵訓練和軍事指揮。
越南與法國對壘時,那場最為重要的戰役——奠邊府戰役,就有中國將領的直接參與。在那時,中越兩國是最為親密的“兄弟之邦”。
中國和越南的關系良好,除了國際上的一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南國父胡志明和中國的關系。
胡志明曾經深度參加了中國的革命,還將自己最美好的友情和愛情,都留在了中國。
甚至于“胡志明”這個名字,都是他在中國活動時使用的化名。
所以在他掌權時,中國和越南的關系縱然有些小分歧,但也是無傷大雅。
然而,隨著黎筍的上臺,情況卻急轉直下。
黎筍在越南的革命進程中,也是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全程參與了武裝斗爭,是個十足的“鷹派人物”。
然而,對于中國,他卻沒有像胡志明一樣的感情,甚至可以說,他對中國懷有成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長子黎堅成,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有過一些披露。
黎堅成提到,黎筍在兩件事上,對中國頗有看法。
這兩件事,也成了他后來頻頻向中國找茬,以至于釀成戰爭的主要內因。
第一件事,是在1954年,第一次《日內瓦協定》的簽署。
第一次《日內瓦協定》,其實主要的任務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朝鮮問題和印支問題的。
而越南的問題,不過是一個“分支任務”。但是,這個協定卻在實際上,為越南的南北分治劃定了框架。
當時,中國出于對中越兩國和平建設的需要,同意了這個協定。
但是,以黎筍為首的強硬派,卻認為這個協定是對越南主權的干涉。在仇恨《日內瓦協定》的同時,他對中國也產生了不滿。
第二件事,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尼克松訪華,是中國為了打破國際封鎖、重返國際社會的一步妙棋。
但是,在黎筍這樣的教條主義信徒看來,我們的行為,卻是對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一種背叛。
而且,當時越南戰爭還在激烈地進行中。中國和美國走得近,自然會被越南視為“不夠朋友”。
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黎筍對中國的成見越來越深。
同時,經濟問題,也成了中越關系的轉折點之一。
關于這一點,就必須要說一下黎筍的執政特點了。
戰爭期間,黎筍無疑是一把好手。他態度強硬、立場堅定、意志堅決,從不向任何敵人低頭。
然而,黎筍也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不會搞建設。
他曾經承諾,要讓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持平。
然而他的經濟政策卻很粗暴,只會不斷發行紙幣,并且經常性地以新幣取代舊幣,制造通貨膨脹。
一旦民間的反對聲浪高了,黎筍就會找幾個高官來當“替罪羊”,然后繼續既定政策。
雖然戰爭時期,人民生活困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后,越南的老百姓還是越過越窮。
由此可見,黎筍這樣的人可以打天下,卻不適合坐天下。
面對經濟困局,黎筍除了對內挖掘潛力之外,只能是去和其他國家要“援助”。
而在經濟上給他們援助最多的國家,無疑就是中國。
曾經的中國,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被免費送到越南;自己剛建立的生產線,也會無償地整體搬遷到越南。
至于貨幣上的援助,更是不計其數。
根據官方記載,中國從1949年開始援助越南,到1978年停止。將近30年間,給他們的經濟援助總價值,超過了兩百億美元!
要知道,在1975年,中國的外貿規模,也不過是兩百億美元;外匯儲備,更是只有9億美元不到。
我們從數據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國援助越南的誠意。當然,也能看出黎筍的貪得無厭。
在當時,唯一能維系各國關系的,就是利益。
而黎筍則是利用了這一點,同時和中蘇兩國要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自己在經濟政策上的失敗。
然而,中國當時并不富裕,在黎筍不斷索要援助的時候,周總理表示,他們應該讓中國“喘口氣”,并拒絕了他的要求。
黎筍立刻感覺到,經濟上捉襟見肘了起來。
至于和中國的關系,他自然就覺得沒有必要繼續維持了。
1975年之后,黎筍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華外交策略。
他先是從越共的黨綱中,刪除了所有關于毛主席思想的內容;接著,又多次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評。
更嚴重的是,他還開始迫害華僑,沒收他們的財產,致使幾十萬人流離失所。
黎筍的變化,不僅讓中國十分不滿,也產生了另一個反應。
正如黎堅成所說:中越之間的問題,被大國博弈所利用。
當時,能稱為大國的,只有美蘇兩國。當時蘇聯的外交政策十分強硬,幾乎是誰不服他就會訴諸武力。
美國不想蘇聯在遠東地區坐大,所以經常會用一些手段威懾和削弱他們。
而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戰爭。
發動一到兩場能把蘇聯拖垮的戰爭,對美國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他們除了在西亞挑動阿富汗之外,還對越南和中國之間的關系采取了不介入的態度,任其發展。
如果兩國之間能發生一場戰爭,不管誰贏誰輸,對蘇聯都有牽制作用。
而對蘇聯來說,中國的不斷強大,是他們最為擔心的事。
而讓越南在西南方向拖住中國,也是他們最好的一個選擇。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蘇聯的先進武器不斷流入越南,讓黎筍的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蘇聯也對越南在東南亞的一系列舉措,采取了放縱的態度。
當然,對于黎筍來說,自然是愿意笑納這一份大禮。
在短短幾年期間,越南空軍就接收了三百架來自蘇聯的先進飛機。
其他的武器裝備,更是不計其數。也因此,黎筍開始對外吹噓,越南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并且開始對柬埔寨用兵。
他是想趁著蘇聯對自己的支持,完成一統南亞的霸業。
至于他對中國的態度,也是變得越來越強硬,甚至開始了武裝挑釁。
可以說,黎筍之所以會挑起中國的反擊,其中既有他對中國的成見,也有不可抗拒的外部條件。
以當時越南的實力,離開援助很難生存。
為了配合蘇聯的戰略,他只能參與圍堵中國。他能引來中國的反擊,自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作為一個中等體量國家的領導人,黎筍將太多的個人感情帶入了政治,同時也缺乏足夠的戰略和經濟眼光。
這也就注定了,他在大國博弈和地區沖突中,很難占據主動。
相比之下,鄧小平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外交準備。
對于最大的隱患蘇聯,也拿出了應對的策略。所以在開戰之后,越南處處被動,中國則占盡先機。
若非我國不想搞侵略,河內恐怕很難保全。
比較之下,兩國領導人的能力高下立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