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外交巨擘基辛格,在百歲之年被問及“美國若備戰先打誰”時,答案斬釘截鐵:“俄羅斯是唯一有能力徹底摧毀美國的國家”。這一判斷源于冰冷的數字:俄羅斯擁有5488枚核彈頭,數量全球第一,足以將美國本土摧毀十次以上。
更令美軍脊背發涼的是俄的“殺手锏”武器。“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射程覆蓋全球;“先鋒”“鋯石”“匕首”等高超音速導彈,能輕松撕破美國耗資400億美元的防空系統;俄軍的“波塞冬”核魚雷,能掀起百米海嘯專攻航母戰斗群。
這些武器構成“非對稱戰力”,直擊美軍軟肋。正如基辛格剖析:“美國的軍事優勢正在消解,俄式‘以弱制強’迫使我們將其視為頭號威脅?!?/p>
美俄較量遠不止于武器庫對比。冷戰后,俄羅斯曾多次申請加入北約,但每一次都被美國攔著——基辛格點破玄機:“若俄羅斯入伙,北約將出現第二個‘話事人’,美國領導地位必然崩塌?!边@種“一山不容二虎”的邏輯,在俄烏戰爭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2025年7月,特朗普對俄施壓再度加碼。他當面質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你能打擊莫斯科嗎?能同時打擊圣彼得堡嗎?”甚至威脅對俄征收100%二級關稅。美國擬解除對烏軍援打擊俄縱深的限制,烏軍F-16戰機已具備奔襲莫斯科能力。
與此同時,俄方動作更顯決戰態勢。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突然“消失”于公眾視野;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密集視察前線部隊;外長拉夫羅夫急赴朝鮮尋求支援。
中方駐烏使館已緊急提醒公民“做好安全防范及必要撤離準備”,戰云密布程度可見一斑。
盡管俄羅斯經濟和美國相比,差距極大,但其手握兩張王牌牽動西方命脈。一是掌控歐洲40%天然氣供應,“北溪-2”管道成懸在歐洲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二是去美元化:推動石油盧布結算令,減弱美元的影響力。
美國的全方位制裁反而催生俄式“抗壓生存術”。2024年俄GDP增速不足1%,軍費卻逆勢飆升至財政支出的30%。軍工復合體在封鎖中加速升級,蘇-57戰機與T-14坦克等裝備印證著完整軍工體系的生命力。
基辛格晚年警示:“大國戰爭沒有贏家”。當下美俄對峙宛如古巴導彈危機2.0版:俄核潛艇在大洋深處蟄伏待命,美軍則演練“敏捷戰斗部署”,將戰機分散到太平洋偏遠島嶼。雙方心照不宣——一旦常規沖突觸發核升級按鈕,結局將是共同毀滅。
這種“恐怖平衡”構成矛盾的悖論:核武既是俄羅斯遭美國敵視的根源,又是阻止熱戰爆發的終極保險。普京的核政策赤裸而強硬:“若國家生存受威脅,我們將按下按鈕。”面對如此賭局,縱使美國軍費高達8860億美元(2025年數據),也不得不保持戰略克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