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的胡同是有記憶的。
風吹過磚縫青石,院門吱呀作響,老人搖著蒲扇曬太陽,孩子在墻角踢毽子。
在這里,時光緩慢卻真實地流動…
而在這份寧靜的生活中,有一個個身影每日穿梭其中,輕聲敲門、低聲詢問,記錄著點點滴滴的“家長里短”,也守護著轄區的“萬家燈火”。
東城公安推進社區民警專職化,在制度設計層面構筑“四梁八柱”,為社區民警專職化提供規范支撐。 堅持“主防”警務、厚植基層治理根基的機制創新,讓群眾“看得見、靠得住”!
1
您有事兒,別犯愁,有我呢!
“您有事兒,別犯愁,有我呢!”這話,是北新橋派出所社區民警王虔說的。
誰家老人生病了、哪戶換了租客、哪個大爺最近沒遛彎兒,他都記得門兒清。
去年的一天,一戶煤氣漏了,他第一時間沖進去關閥門、清人,街坊送了他一條圍巾,他笑著說:“別破費,我這就是‘上崗’呢。”
改革后,一周有五六天都泡在社區,他說:“我這不叫下社區,是在社區。”
從以前的“每天跑一會兒”,到現在的“人就擱這兒了”,群眾心里就一句話:“這才叫盯得?。 ?/p>
2024 年 9 月 ,東 城公安全 面完成 148 名社區民警專職化。 “ 下社區 ” 變成了 “ 在社區 ” ,這群穿著警服的 “ 街坊 ” 開始真正沉進了居民樓、走進了小院門,把警務的觸角,扎到了群眾的心窩里。
2
我來就是為了您省心
以前,社區民警被別的工作一叫就走,群眾投訴“人沒影兒”;現在可不一樣了,工作模式一調整,社區警力穩穩落了地。
年輕民警也陸續調到社區,平均年齡降到了39.8歲,“能跑能跳還能干”,派出所也不再“捉襟見肘”。
出租房管理、鄰里矛盾,這些曾經“看不上眼的小事兒”,現在成了民警“日日惦記的大事兒”。
“這活兒細著呢”龍潭派出所社區民警謝峰說,“不是上門貼告示就完事兒,得跟人嘮、得掏心窩子,有時候比自家人還熟。 ”
東城公安不講大話套話,就講實招硬招。選拔48名年輕骨干專職下沉,隊伍平均年齡大幅下降。遇到社區治理難點,發動輔警、網格員、保安員一塊上!一句話,把警力用在刀刃上,也用在老百姓心坎上。
3
民警常來轉,咱住著也踏實
府學胡同有個出租院兒,住了七八戶,社區民警閆超沒嫌麻煩,建了個微信群,一個個拉人進去。
結果還真靈,有次深夜一個租客突發急病,是群里的人第一時間@了他,他三點鐘
跑醫院陪著掛號、辦手續,后來房主都驚了:“這警察,跟咱親戚似的!”
這樣的群,全區建了很多;這樣的民警,誰問誰都說:“靠譜!”
今年以來,發案下降,群眾說:“現在這片兒,眼里有人、心里有數兒。 ”
東城公安把“專職化”不當口號,當實招。原來社區民警得值班、備勤、接處警,能扎進社區的時間不多?,F在不一樣了,調整勤務模式以后,民警在社區時間一周從6小時提到了36小時——“人沉下去了,心也穩下來了”。
4
不拿喇叭喊話,但群眾聽他的
東城公安構建“社區警務團隊”機制,由社區民警牽頭,聯合輔警、保安、網格員、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實現工作觸角“伸進去”,警務服務“貼上去”。把“群眾煩心事”變成“民警上心事”。
崇文門派出所的社區民警高源,對社區管理的“硬核作風”,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有力。
他負責的區域有一條人流密集的商業街,夜經濟發達、來往人員多、管理難度高。
他一開始并沒有急著,而是花了三個月時間,挨家挨戶走訪。
他把晚間擾民頻率統計成冊,和商鋪店主一起找“降噪方案”;他還發動“商戶共治圈”,讓每個店主都成為安全守護人。
如今,這條街夜里依舊熱鬧,但少了爭吵,多了安寧。
“他不拿喇叭喊話,但我們都聽他的。”一位店主說。
5
“專職”讓他有時間聽人“把話說完”
前門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廖子陽是個熱衷調解的人。
改革前,社區民警的時間碎片化,遇上群眾糾紛多半只能“勸兩句走人”;改革后,他終于能把“調解”當作“本職”去干。
他推行的是“開門調解”:每周在社區設一個“鄰里溝通會”,請樓門長、居民代表、網格員都來,有話當面說,有事當場解決。
從樓上漏水到鄰里吵鬧,從寵物擾民到車位紛爭——在他手上,99%的小事都“止于室內、落在茶余”。
他常說:“有時候群眾不是非要討個說法,他們只是想把話說完?!?/p>
專職,讓他有時間坐下來、有精力聽進去、有能力解決掉。
東城公安以社區民警專職化為契機,推動體制機制優化,提升警務運行質效,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社區民警專職化,不是“新詞兒”,是東城公安實實在在地把社區民警沉到了一磚一瓦、一家一戶里。
從"單打獨斗"到"組團服務",這場改革最金貴的是把"警民一家親"的老理兒,真正落在了老百姓的院子里、心坎上。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祝順利
稿件來源:東城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