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激活“美麗庭院”的經濟潛能、釋放女性在城鄉發展中的獨特力量,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的重要一環。為此,佛山市婦聯立足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啟動“美麗庭院煥新”行動,引導先行區婦聯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新路徑——通過基層婦聯主動靠前服務,以培育巾幗主理人、組建巾幗主理人聯盟等舉措凝聚女性智慧與力量,既讓美麗庭院成為承載“庭院經濟”的優質載體,更讓巾幗主理人成為激活鄉村經濟的生力軍,為環兩江先行區發展注入別樣活力。
從廢棄倉庫蛻變為綠植工坊,從茶寮升級為茶香會客廳,從舊小賣部轉型為“村咖”……佛山環兩江先行區的巾幗主理人們,正以“美麗庭院+新業態”的創新模式,讓一方庭院成為鄉村經濟的新增長點,開辟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綠植循環+創業孵化:
舊倉庫里的經濟鏈
丹灶鎮90后鄉創巾幗主理人黃美華,在婦聯等部門支持下,將舊倉庫改造為集花園設計、綠植盆栽、咖啡茶飲、活動沙龍于一體的“青木花境”,專注傳播植物美學與生活美學。她構建起綠植循環經濟鏈,發起“廢棄綠植回收”行動,聯合村(居)婦聯等共建綠植再生基地,把回收綠植經技術處理轉化為特色盆栽、創意園藝產品,帶動婦女村民參與培育增收。同時,她將傳統家庭園藝課升級為“技能+創業”培訓,培育“庭院經濟”主理人梯隊,催生民宿、花藝工作室、庭院設計等多元業態。
童年回憶+文旅融合:
“小賣部”變身“村咖”
西樵鎮儒溪村90后巾幗主理人岑佩華,在當地婦聯鼓勵下,和弟弟偉錫一起,將兒時放學必經的小賣部通過舊物活化與庭院美化,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拱橋咖啡茶啡館。姐弟倆特意布置了黑膠唱片房,陳列私藏唱片,讓客人沉浸式感受音樂魅力。她們通過自媒體記錄改造過程,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打卡,在廣東大地藝術節助力下,這家“村咖”火爆出圈,成為文旅融合的巾幗典范。
茶文化+社區共治:
茶寮里的會客廳
九江鎮上野澗巾幗主理人黃碧珊秉持“茶韻融景 共治共享”理念,打造沉浸式茶文化空間——茶寮與綠植景觀相映成趣,還設有本草茶田體驗區,讓顧客在品茗中感受生態之美。她創新“庭院+茶飲+非遺”模式,利用庭院舉辦茶藝沙龍、非遺手作體驗等活動,吸引不少女性參與。此外,她發動茶友認養庭院綠植,將庭院打造成凝聚人氣的“茶香會客廳”,既實現了經濟收益,又帶來了良好社會效益,盡顯巾幗在社區治理中的獨特價值。
生態景觀+餐飲升級:
山腳下的美學盛宴
龍江鎮“越榕莊”依犀牛山而建,內有小魚塘,巾幗主理人陳慧鳴依托豐富的綠植鮮花與石頭景觀,以花景、園景為亮點,打造“花園里的私房菜”,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讓顧客在自然美景中享受美食,莊園在庭院設雅致用餐區,全方位提升體驗感。她還通過新媒體生動展示“庭院與特色菜品”,吸引眾多“美食博主”前來,為餐飲經濟賦予新內涵。
江景資源+慢生活體驗:
陸家小院的煙火氣
西南街道陸家小院巾幗主理人陸群崧,憑借毗鄰北江大堤的地理優勢,將原本的糖水小店逐步打造成“江景餐廳”。在小院陽臺,食客可將三水醉美江景盡收眼底,“吹著江風吃農家菜”的沉浸式體驗,吸引了周邊村民與外地游客,成為環兩江區域“美麗庭院+經濟”的鮮活巾幗樣本。
湘粵菜品+咖啡美學:
老村屋的新味道
青磚灰瓦的老村屋,曾是村民的住宅,在設計師巧思與主理人運營下,保留原有骨架,融入現代鋼構,變身“八賢館”。這里既有湘粵融合菜品的鮮香,又有咖啡書吧的雅致,讓現代餐飲與白坭傳統美食對話,既承載鄉愁記憶,又彰顯城市精致。館內劃分的咖啡書吧、簡餐區、湘粵融合菜館和鄉村文化互動區,處處體現著巾幗主理人用現代方式詮釋傳統文化的創新智慧。
從“廢棄空間”到“網紅打卡點”,從“單一景觀”到“多元業態”,佛山“美麗庭院”的巾幗主理人們,正以舊物活化、場景創新等方式,讓一個個庭院成為點亮鄉村經濟的星光。
近期,佛山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入選省第二批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迎來發展新契機。接下來,佛山市婦聯將持續指導基層婦聯深耕“庭院經濟”,加大巾幗主理人培育力度,通過技能培訓、資源對接、平臺搭建等,提升她們的創業與經營能力,讓更多女性在環兩江先行區農文旅融合發展中展現風采,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的巾幗力量。
來源:佛山市婦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