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糾紛,調解得找村里,投訴要找部門,咨詢得請律師……現在,去綜治中心一趟就行。”如今,大理州12縣(市)綜治中心全部開門接待,辦事群眾從“到處找、多頭跑”變為“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真正實現“一中心兜起解紛大小事”。
近年來,大理州先后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州”“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合格城市”等稱號,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屢創佳績。
今年,乘著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東風,該州于6月底全面實現縣級綜治中心“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標,正式從“治理佳”邁入“治理+”新階段。
“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大理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亞平強調,基層綜治中心不是簡單的辦事窗口,而是扎根群眾的治理樞紐,建設與運行必須始終錨定“便民、惠民、利民”的核心坐標。
由制及治綜治中心建設各顯特色
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作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憑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旅游居住。
隨著小鎮人氣漸旺,群眾安全、買賣糾紛等問題也隨之凸顯。在綜治中心建設過程中,寺登村不僅引入公安、社區、司法等力量,還結合本地旅游業發展實際,邀請消防、民宿協會管理人員常駐,重點聚焦涉旅糾紛化解。
成立于村綜治中心內的劍川縣客棧行業協會沙溪工作站,則通過選樹“最美民宿”,積極引導客棧民宿行業誠信依法經營。在綜合治理下,這個年接待游客數百萬的古村,近年來治安、刑事案件和矛盾糾紛數量持續下降。
南澗,一個山區面積占比達99.3%的南部縣城,群眾居住分散,訴求多樣。其中,婚姻家庭糾紛易發多發,成為當地治理工作的重難點。
為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和反映訴求,該縣今年將綜治中心遷至南澗縣政務中心,不僅單獨增設婚姻解紛窗口,還設立“一站式婚姻家庭糾紛服務中心”,有效整合法院婚姻家庭類案件、民政離婚登記和婦聯婦女兒童家庭矛盾調處職能。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南澗縣聚焦家庭這一治理“最小單元”,以家庭和諧穩固為區域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從一紙規定到12縣(市)的完美落地,大理州根據區域實際建好、建強綜治中心,實現全部開門接待,這不僅是對中央政法委“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求的扎實落地,也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風險隱患在法治軌道上定分止爭筑牢堅實陣地。
因治而興民富城安煥活力
“這個可是我們村的特色,大伙一定嘗嘗。”7月10日一早,彌渡縣新街鎮大荒地村黨支部書記張林保領著大家從村頭平整的水泥地,經過“遵紀守法示范戶”張家,路過白墻黑字的村規民約照壁,來到荷塘對面的蔬菜種植合作社。百米外,合作社的黃瓜大棚排列整齊,村民正在采摘。
僅僅5年,原本產業差、基礎差、環境差、村風差的“大荒地”,為何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眾人眼中的“幸福里”?在張林保看來,一個“治”字足以概括。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率先開展環境整治,拆除閑置的破、舊、危老房。這一拆,拆出了新增耕地,拆出了果園、菜園和花園,大荒地村漸漸有了生氣。
人居環境改善后,張林保和村干部又開始著手推進治安整治:結合本村實際制定17條村規民約;發揮“村賢巧婦”等道德模范作用,成立女子調解隊;邀請民警和法律顧問下沉村子,提供治安防范支持和法律咨詢服務……幾年下來,村民法治意識顯著提升,小偷小摸問題幾乎絕跡。
環境好了,治安強了,村民對致富的期盼和信心也更足了。2020年11月,大荒地村黨支部成立彌渡博潤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用收益安裝路燈、拓寬道路,舉辦“村晚會”,吸引40余戶外出打工的村民返鄉創業。
大荒地村的蛻變,只是大理州綜合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
距離大荒地村10余公里的彌渡產業園區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吸引入駐企業130余家,2024年營業收入超60億元。
今年4月,彌渡在園區內建成護企綜治中心,該中心整合政法各部門資源,實行法院、檢察院等部門每周三進駐,有需求隨時進駐的模式,為產業園區提供深度、定制的法治服務。
因治而興的例子,不止彌渡。祥云縣司法局在綜合治理中不斷優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提升行政執法規范,推動轄區非公經濟組織蓬勃有序發展;漾濞縣人民法院重點攻堅知識產權保護,讓瓦貓、扎染等大理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法治護航,實現良性傳承……
從佳到“+”構建綜合共治新格局
走進各縣綜治中心大廳的入口處,“綜治工作流程圖”是標配。常駐、輪駐部門以及社區等主體部門職責邊界清晰標注,在有序串聯下形成解紛閉環。
除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要求的6個常駐部門外,大理州還根據治理實際增設教體部門和衛健部門窗口,重點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公共衛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此外,彌渡、劍川、賓川等地的縣級綜治中心,在受理案件過程中不僅整合了大理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智慧系統、在線調解、智慧城管等平臺,還在大廳放置了集業務查詢、法律援助、普法動態以及企業法治體檢功能的法律服務機器人,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智能助力和精準的法律服務。
縣級綜治中心為群眾反映矛盾糾紛提供了“理”的窗口,而深入鄉(鎮)、村一級綜治中心的各部門,則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提供了實實在在“治”的支撐。
大理市三和社區的綜治中心引入司法所、社區法律顧問等力量,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方式遞進式處理群眾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100%,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
同時,劍川縣人民法院、檢察院等紛紛將力量下沉至村一級,設置訴訟服務站、巡回法庭以及檢察“兩進”三下服務站……大理州各級各部門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既恪守職責、深耕主業,又協同聯動、攥指成拳,以聚合之力構筑起一個個高效解紛的“前沿陣地”。
本報記者 肖思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