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全勝的小組賽成績晉級到亞洲杯半決賽之后。
中國女籃呈現出來了一個極其出色的開局狀態,這一切都和張子宇的出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但是,隨著亞洲杯比賽的深入,大家也發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雖然張子宇在場上的表現很出色,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她“應得”的。
比如,她這一場比賽出手投籃的10次,全部都是來自于籃下,然后,命中了8個,80%的命中率。
這個應該來說算是張子宇比較正常的一個表現。
但是,最后一看她的數據統計,就是16分上下。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她基本上沒有什么罰球數據的進賬。
然后,我們再把這3場小組賽的數據拿出來。
平均下來,張子宇走上罰球線的次數是3.7次,這個數據是什么概念呢?
甚至還不如同隊的后衛球員王思雨和前鋒潘臻琦。
這樣一對比,大家應該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了。
看到這,很多球迷驚呼,確實是太耐人尋味了。
都知道的是,作為內線球員,肯定要比鋒線球員和后衛球員受到的“侵犯”更多,因為,這個位置更加的靠近籃筐,更容易能夠得分。
如此一來,那么勢必要受到更多的干擾。
這個時候,犯規的動作,或者是為了不讓其將球打進,更夸張的動作都會出現。
這個一部分是防守球員刻意為之,還有一部分是下意識的反應。
所以,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在對比一下張子宇在場上的表現,可以說,她的每次拿球,都會遭到所有對手的各種“圍追堵截”,哪怕是明明知道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用手拉一下,或者是拽一下,這都是最為正常不過的了。
這還不包括進攻之前,在籃下要位時候,對方球員對于她的各種推搡和推擠等等。
客觀地說,這些動作都應該算是犯規。
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些犯規動作,裁判能夠鳴哨的,也就是十存一二。
這就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剩下的絕大多數犯規動作都被當成了“常規動作”。
大膽的揣測一下,可能是臨場的裁判也覺得張子宇如此出眾的身高和體重,相對應的“對抗”犯規的能力也更強一些,所以,就理應承受這樣的防守尺度。
再加上看到張子宇在籃下得分是如此的簡單和隨意,似乎,也不愿意看到這么強大的一個“巨無霸”就這么出現了,想著能夠有防守球員對她進行限制。
所以,對于這些犯規動作就有點聽之任之了。
同時,也造成了張子宇在場上就是有得分、沒“殺傷”。
不得不說,這是對于張子宇個人的極其不公平,也是對于整個中國女籃的不尊重,甚至是對于整個籃球規則的褻瀆。
此前的時候還覺得,FIBA是國際舞臺,無論是吹罰水準還是對于規則的研究都是相當頂級的。
現在來看,也不盡然。
他們似乎也有著自己一套在規則之外的“規則”,從而,來所謂的更好平衡這套“規則”。
但是,事實證明,往往越是這樣,就越容易讓那個“超規則”的存在能夠成長的更快,拿到的成就更多。
既然如此,那么張子宇就只需要繼續保持目前的這種狀態就可以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時刻注意保護好自己,只要能是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那么無論是什么樣的規則和“心思”,都不可能阻擋前路的一片星光。
所以,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