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向應
關向應,原名關致(治)祥,又名應稟,筆名始炎、仲冰,曾用名李仕真、鄭勤,滿姓瓜爾佳氏,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qū)。青年時代,他就開始接觸新思潮,并積極參加反日愛國活動;1924年春,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底、赴蘇聯(lián)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
1925年1月,關向應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五卅運動后,他回國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和共青團工作。六大時,他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9年起,他先后任中央軍委委員、長江局軍委書記等職務。1932年1月,關向應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員、紅3軍政委,與賀龍一起領導了湘鄂西根據(jù)地的建設和紅軍的發(fā)展。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關向應和賀龍領導紅三軍離開湘鄂西根據(jù)地,策應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并創(chuàng)建了黔東革命根據(jù)地。10月,紅3軍和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等率領的紅6軍團在黔東勝利會師。此后,紅3軍恢復紅2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委,關向應任副政委;接下來,紅2、6軍團攜手在黔東根據(jù)地的基礎上,恢復和創(chuàng)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
1935年9月,蔣介石調集130個團向湘鄂川黔根據(jù)地發(fā)動“圍剿”,形勢非常嚴峻;11月,為爭取主動,關向應同任弼時、賀龍、肖克、王震等率領紅2、6軍團,開始戰(zhàn)略轉移,踏上長征路。
左起:賀龍、李達、關向應、任弼時,王震(前坐)
1940年,關向應和李少言(前左)沈逸千(前右)與賀龍(后左)
長征途中,有一天,關向應看到兩名戰(zhàn)士攙扶著一個受傷的戰(zhàn)士,行動十分吃力;他立即跳下馬,扶病號騎到馬上。其他同志看著他那瘦削的身體,紛紛要求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他堅決不同意。
同志們說:“首長身體不好,把身體累壞了怎么辦?”
關向應風趣地說:“部隊都累垮了,我還給誰當首長呢?”
1936年7月,紅2、6軍團渡過金沙江,越過雪山,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紅2、6軍團按中共中央指令,合編為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肖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
會師后,關向應與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一起抵制了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為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師作出了貢獻。1936年12月,關向應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后任紅二方面軍政委。
中國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賀龍任八路軍第一二0師師長,關向應任政委,兩人一起領導創(chuàng)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兩人結下深厚友誼;賀龍曾有這樣的說法:“我和關向應無論在戰(zhàn)場上、工作中,始終在一起出死入生。”
1940年6月,詩人蕭三曾隨軍采訪過晉西北的反“掃蕩”。采訪稿中這樣描述:夜深了,值日參謀向賀龍報告某部電話請示。賀龍步出房門大聲喊:“向應,來談談!”他們走進電話室,商量了幾句,賀龍拿起話筒與對方說話。也許聽電話人不太懂賀龍的湖南話,關向應接過話筒說下去,如何行動、什么時候行動、在什么地方應注意什么……旁邊的賀龍沒有表示任何異議,足見兩人之間的默契。
(左起)賀龍、彭真、任弼時看望生病的關向應
長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險峻的戰(zhàn)爭生活,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上海時患下的肺病,戰(zhàn)爭年代多次復發(fā)。1940年秋、關向應被重病擊倒,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要求下,他到延安短暫治療后,1941年初就返回前線;直到后來累得他吐了血,被強制送到軍區(qū)醫(yī)院療養(yǎng)。
養(yǎng)病期間,有一次毛主席從楊家?guī)X出發(fā),走了幾十里路來醫(yī)院看他;兩人正在說話時,進來一個年輕的小護士,叫小劉。小劉沒見過主席,不認識他,將主席趕了出去:“醫(yī)生有吩咐,關政委需要休息。不讓多說話,不經(jīng)醫(yī)生批準不能探望。你快走吧。”
1946年7月21日,關向應在延安因病逝世。1946年7月23日,毛主席為關向應題下挽聯(lián):“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志不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