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平臺近期進行的課程中,我們收集了學員問題,并邀請有彌聯(lián)合心理咨詢師進行解答。我們把有些代表性的問答做了提煉歸納和匿名處理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
Q:我和孩子都特別容易煩躁,我煩躁會讓她更煩,她煩躁又會讓我更煩,我倆就像在互相點火,越燒越旺。吵架時,她一生氣就沖我吼,我煩得不行,又懟不回去。這時候,心里憋著一股特別難受、特別絕望的感覺,堵在胸口出不來,簡直要崩潰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A:你描述的與孩子之間煩躁互相激化、陷入絕望的惡性循環(huán),可能揭示了你們之間存在著互相擾動的動力。
當你感到煩躁時,這很可能觸發(fā)了孩子內(nèi)在的不安(部分源于她可能內(nèi)攝了你的情緒狀態(tài))。孩子被激發(fā)的煩躁和憤怒“反彈”回來,又讓你體驗到強烈的無力感與不被涵容的絕望。
這種“懟不回去”的卡住感尤為痛苦,伴隨著能量在體內(nèi)盤旋、憋悶、無法釋放的軀體化體驗——這強烈地暗示了那些無法言說、難以代謝的原始情緒風暴,其核心可能是深層的憤怒、被淹沒的恐懼或無助感。這些劇烈的感受因無法在當下的關系中表達或轉(zhuǎn)化,轉(zhuǎn)而攻擊自身,形成一種近乎湮滅性的體驗。仿佛體內(nèi)累積著比昂所說的“無法被思考的情緒”(β元素),瀕臨爆炸。
在那一刻,互動仿佛不再是媽媽(爸爸)與孩子的溝通,而是“兩個孩子”的狀態(tài)在彼此對抗。這或許在提醒你:你內(nèi)在的孩子是否被理解了?是否被涵容、被抱持了呢?
覺察此循環(huán)即是改變的起點。 它提示當下的強烈情緒可能喚醒了你自身未處理的早期體驗。那些卡住的能量,正是這些體驗尋求被理解的信號。
嘗試在互動中為彼此創(chuàng)造微小的涵容空間,是轉(zhuǎn)化的關鍵。在無法即刻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按下“積極暫停鍵”,先嘗試讓自己冷靜,回到一個可以思考的位置。
Q:如果一個已婚的女人愛上一個已婚男人,是該追求這份感情,還是該壓抑情感?
A:您所描述的“To be or not to be”困境,表面上看是一個非此即彼的現(xiàn)實選擇,但其中強烈的撕裂感,很可能根植于您內(nèi)在客體關系的深刻沖突。您此刻體驗到的復雜情感,或許并不僅僅指向具體的某個人,而是反映了您內(nèi)在世界中兩極力量的激烈角逐:一極是現(xiàn)有婚姻關系中那些未被涵容的部分——可能包含著累積的失望、被忽視的感受,甚至是被工具化或被剝削的體驗;另一極則是在婚外關系中被投射的理想化客體模樣——它承載著那些在現(xiàn)有關系中未能實現(xiàn)的深切渴望,在新人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張力。
這種沖突不可避免地引向更深層的動力性疑問:為何這些核心需求難以在您自身的婚姻關系中得到滿足? 我們自身的內(nèi)在動力模式(例如重復的強迫、特定的防御)是如何在無形中塑造和影響當前的抉擇? 以及,是否唯有通過某種關系層面上的“破壞”(無論是付諸行動還是停留在幻想層面),才能重新觸碰到內(nèi)心對理想聯(lián)結(jié)的渴望?
我無法,也不應該,簡單地給出一個“是或不是”、“該或不該”的二元答案。 真正的出路或許在于,在安全的探索空間里,去凝視這些核心的課題。例如,仔細審視:您是否正通過制造新的激情與連接,來回避面對現(xiàn)有關系中必然存在的喪失,以及完成那尚未開始的哀悼?
關鍵在于認識到:真正的修復力既不誕生于對需求的壓抑,也不來源于對沖動的放縱。 它的源泉在于深刻理解這些強烈沖動背后的源頭——它們承載著哪些早期生命經(jīng)驗的深刻痕跡? 它們試圖修補或愈合哪些內(nèi)在客體關系中的裂痕?
當我們有勇氣和空間,在專業(yè)的支持下持續(xù)探索這些內(nèi)在的動力過程,屬于您個人的、真實的答案,便會在這個理解與覺察的旅程中逐漸清晰,自然顯現(xiàn)。
Q:我不敢結(jié)婚生孩子,談戀愛也超不過一年就想逃。雖然我知道媽媽是愛我的,但每次回家都要做很久心理準備有足夠的能量才能回去。我總覺得家庭生活會讓人失去自己,連做夢都害怕。這是有什么心理層面的原因呢?
A:您意識到的愛是存在的,但是又好像是不對勁、讓您想要抗拒的,每次回家前那種需要耗盡心力去準備的狀態(tài),或許在提示母愛在您心中是非常復雜、糾纏的羈絆。您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在這些未充分言說的體驗中,好像你在傳達給我一種感受,母愛可能伴隨著一種無形的消耗感——這里面或許是母親自身未能實現(xiàn)的渴望(例如對自由的向往?)不自覺地融入了對您的期待里。這讓您在內(nèi)心深處形成了一種關聯(lián):感受到“被愛”的同時,也常常伴隨著“被要求”或“被占據(jù)”“被索取、被消耗”的感覺。
您意識到,或許是這些深刻的體驗在影響您成年后的親密關系模式。那些不超過一年就令您感到“想逃”、要結(jié)束的關系,像是一個內(nèi)在警報系統(tǒng)在運作。您仿佛在潛意識中設置了一條界限,在察覺到關系可能威脅到自我感、帶來被吞沒的風險時,便主動撤離,以此保護內(nèi)在的獨立性和生存空間。
因此,“家”在您的內(nèi)在體驗中被賦予了強烈的負面象征意義——它似乎代表著一個會磨損女性生命力、令其活力褪色的所在。夢中反復出現(xiàn)的家庭恐懼,好像在不斷重復警報:成為妻子或母親的角色,可能意味著重蹈您母親的生命模式——外表全然付出,內(nèi)在卻存在著未能被照亮的枯萎。
然而,這里存在一個關鍵的動力悖論:您通過拒絕建立家庭和生育來反抗母親的生命軌跡,期望實現(xiàn)一種截然不同的自由生活。但這種強烈的“拒絕”行為本身,恰恰構成了對母親最深層的無意識認同——您成為了她內(nèi)心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的載體。 您旨在打破代際循環(huán)的選擇,實質(zhì)上卻讓您陷入了一種相似的模式:您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無意識地認同并延續(xù)了母親生命經(jīng)驗中那份未被言說的失落與內(nèi)在匱乏。
生活中那些來自原生家庭、親密關系或養(yǎng)育孩子的困擾,有時就像心頭的迷霧,越想撥開,越容易深陷其中。
不妨給自己一個放松的空間,讓那些煩憂暫時得以安放;也請允許自己,向一位專業(yè)的咨詢師敞開。走進咨詢室,不是逃避,恰恰是對自我生命最深沉的關照與勇氣。你值得被理解,也值得開啟這段內(nèi)在探索的旅程。
點擊下方圖片,預約一次專業(yè)心理咨詢,邁出滋養(yǎng)內(nèi)心的第一步吧~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