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在《三國演義》原著中確實是個不起眼的龍套武將,他在原著第41回出場,且極為短暫,原著這樣描述他的出場:
“曹軍陣中晏明出,使三尖兩刃刀,戰不三合,被趙云一槍刺倒。”
這完全就是個路人甲啊,毫無表現力。
然而,在街機游戲(如《三國志2:赤壁之戰》)中卻被塑造成強力BOSS,甚至比一些名將(如夏侯惇、許褚)更顯眼,這是為什么呢?
鄙人閱讀《三國演義》多年,且從小就愛玩三國題材游戲,經過多方比較,我認為這種反差背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游戲設計的需要,填補敵方武將空缺。
《三國演義》的“長坂坡之戰”中,曹操陣營有名有姓的武將并不多,而游戲需要足夠的關卡BOSS來支撐流程。
由于長坂坡是經典橋段,但曹操方缺乏足夠的名將(張遼、徐晃等未參戰),游戲制作方索性強化晏明,讓他成為趙云路線的中BOSS,填補關卡空白。
其次,晏明的武器獨特,特別適合游戲表現。
晏明的武器是三尖兩刃刀類似二郎神的武器),相比普通槍矛類武將,巨型刀刃更符合街機游戲“夸張化”的審美,容易成為標志性敵人。
《三國演義》里極少有武將使用這種冷門兵器,游戲借此設計出大范圍劈砍的攻擊模式,讓玩家印象深刻。
再次,游戲制作方需要給玩家一個反差驚喜或新鮮感。
當玩家發現一個原著里被秒殺的角色,在游戲中卻血厚攻高,會產生荒誕又刺激的挑戰欲。類似案例還有《吞食天地》里的“李典”“淳于導”等龍套被強化。
最后就是日版游戲有大幅度改編的傳統習慣。
卡普空(CAPCOM)的《三國志2》基于橫山光輝的漫畫《三國志》,而漫畫和游戲對原著進行大量二次創作,強化次要角色是常見操作(如《吞食天地》的“美姬”“五虎將”等)。
總之呢,晏明的“逆襲”本質是游戲改編的常見手法——通過強化冷門角色來豐富玩法,這種案例在我國的游戲設計中也不少見。類似案例還有:
《真三國無雙》的“雜兵臉”武將被賦予獨特造型(如韓當、朱然)。
《王者榮耀》將黃忠、孫策等二線人物變成熱門英雄。
所以,晏明能成為BOSS,不是因為歷史地位,而是因為游戲需要一個拿三尖刀的大塊頭。這種反差反而成了經典,讓玩家記住了這個“被趙云秒殺的路人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