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古生物專家團隊到訪金普新區復州灣街道駱駝山,對古生物化石項目展開深入考察,探索駱駝山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為地球生物演化史研究提供新視角。
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資源極具科研價值。自2014年起,核心發掘點“金遠洞”經數次系統發掘,已出土上萬件屬種多樣的脊椎動物化石標本,涵蓋120多種大、小哺乳動物。其中多數代表性種類保存有頭骨、下頜骨等完整標本,包含諸多中國東北地區首次發現的種類,且所有化石均有準確地層信息。作為全球罕見的巨型洞穴堆積,金遠洞的化石分布規模與完整度極為少見。2016年以來,科研團隊在駱駝山陸續發現望海洞、無名洞、聽海洞及里坨子穿海洞等地史分布較連續的洞穴堆積。
該遺址的獨特價值在于,在歐亞大陸首次完整記錄了距今360萬至30萬年以來5次重要生物演化事件及其對氣候事件的響應,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距今360萬至100萬年生物地層和大哺乳動物學研究的空白,對建立我國東北地區新生代晚期高分辨率生物地層框架意義重大,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古生物研究的焦點。
此次到訪的意大利專家均為佛羅倫薩大學地質系第四紀食肉類演化研究課題組成員,考察中,雙方科研人員深入金遠洞、望海洞等核心區域,仔細觀察地質構造與化石分布特征,并就關鍵問題展開深度研討,共享研究方法與最新成果。“今天來到駱駝山覺得非常震驚,因為駱駝山地區在地質程序以及年代跨度上都有著非常連續的堆積,這對哺乳動物演化、氣候變遷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今后一定要大力推動佛羅倫薩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乃至中國和意大利雙方的科研合作。”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地質系古生物教授、學位委員會主任Lorenzo Rook說道。
此次考察為駱駝山古生物研究注入了新動能。未來,雙方計劃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保持學術互訪交流以及化石資源信息共享,構筑歐亞大陸更新世哺乳動物年代學綜合框架。
文/圖:韓揚 周光 樸峰
編 輯:呂學琦
美 編:車曉丹
責 編:宋子光
信 源:金普融媒
喜歡就請轉發、擴散、點贊、在看,精彩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