釹黃河礦的晶體結構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7月18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日前,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全票批準通過了由該校楊水源副研究員、趙來時研究員與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聯合科研團隊發現并申報的新礦物“釹黃河礦”,這是白云鄂博礦床中第25種新礦物。
白云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也是我國礦物資源的寶庫,此前已發現210余種礦物,且新礦物占比逐年攀升。
釹黃河礦多見100微米左右的他形晶體,屬于三方晶系,具有獨特的釹元素富集特征。
釹是一種稀土元素,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在高性能永磁材料、玻璃與陶瓷、合金添加劑等領域多有應用。以釹鐵硼永磁體為例,這種由釹、鐵、硼等元素組成的四方晶系晶體可吸起相當于自身重量640倍的重物,磁力強勁,被稱為“萬磁之王”。
研究團隊在開展項目研究時,通過系統野外地質調查及地球化學分析,揭示了白云鄂博礦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賦存規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白云鄂博礦床的礦體分帶特征及礦床成因模型。在該成礦模型的理論指導下,研究團隊通過礦物微區分析還發現了2種白云鄂博的新稀土礦物:氟碳釹礦和釹獨居石。
據悉,釹黃河礦發現于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床主礦礦段的礦體中部。釹黃河礦的獲批,進一步彰顯了該礦床的復雜性與資源多樣性。相關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稀土礦物學理論體系,還為釹資源的獨立開發利用提供了新途徑。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