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謝霆鋒的新綜藝《一飯封神》第一期后,我腦子里僅存一句話:原來 “好吃” 竟也能使人心跳加快。
別的綜藝憑借劇本沖突來勾起人們的食欲,而它呢?干脆把鍋鏟當作武器,將紅油視作腎上腺素,沒到十分鐘就把我從沙發上給 “炸” 起來去點外賣了。姐妹們這是 “騙飯的綜藝”!
100 位廚師廝殺:這分明是 20 歲的生存圖鑒
別著急吐槽我夸張哈,要是交給你們,估計你們也得認輸。
有一百位廚師呢,整整齊齊地站著,其中 84 個是小廚,他們先開始內部競爭;另外 16 個是大廚,就坐著準備對戰。
這比賽的制度呀,特別像我們先是跟同齡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接下來再跟前輩正面較量。
謝霆鋒說的 “紅油沒蓋住蟹鮮” 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我帶到了薛老爺子的鍋里。
在那一瞬間,我好像都能從屏幕里聞到那股花椒的香味。
硬核名廚對決:71 歲爺爺炸蟹封神,大廚把鴨做成滿漢全席
說到薛老爺子,71 歲卻仍能將活蟹炸得外酥里嫩,我頓時便原諒了在健身房里怎么也卷不起來的自己。
他顛鍋時那手臂上的青筋,比任何熱血番都更具感染力。
尤其是當他以回鍋肉為例說道 “豆瓣不可搶肉味” 時,我直接截圖發給了廚房菜鳥男友:瞧,就連爺爺都懂得主次分明,你煮泡面可別再把調料包全都倒進去啦!
但別以為這僅僅是 “老爺爺的勵志之湯”。
鏡頭切換至詹大廚,一只鴨能變出十道菜肴,我頓時瞪大了眼睛。
鴨脖用來做涼菜,鴨胸拿來做刺身,鴨架用來熬湯…… 這分明就是 “鴨鴨的分身之法”。
我一邊流著口水,一邊思忖:我們點外賣時常說 “隨便” 而人家卻將 “隨便” 做成了滿漢全席,差距之大,令人想要報警。
評委席比灶臺更狠:謝霆鋒認真到酥麻,評委嘗一口報出香料克數
最妙的是評委席。
謝霆鋒板著那臉,在淘汰用包裝醬料的阿姨時,我差點兒就鼓掌了。
原來 “認真” 的模樣,竟然也能讓人有酥麻之感,滿得都要爆棚。
張勇和鄭永麒更為狠絕,只需嘗一口,就能報出香料的克數,簡直就如同人肉般的光譜儀似的。
看著他們皺眉,我自動地代入了甲方的角色:我改三版方案時,領導心中是這般 “咸淡不合” 的表情。
我們追的不是廚藝,是生活的火候:20 歲的 “變與不變” 都在鍋里
可當我瘋狂地截圖并發送到閨蜜群時,突然有了這樣的意識:我們究竟在追尋什么呢?是廚藝嗎?
不是的,是那種將生活細細咀嚼后,再重新組合的愉悅之感。
就如同薛老爺子所言 “變與不變”,我們二十多歲的年紀,不正是在復制與叛逆之間來回穿梭嗎?
今天學著大人穿上西裝,明天又偷偷換回帽衫,簡直就像是川菜中既要留存豆瓣的香氣,又要加入木耳絲的創新之舉。
別被 “勵志” 騙了:爺爺不想當吉祥物,賽制像極了公司末位淘汰
但別急著自我感動。當我看到彈幕刷 “爺爺好燃”,心里咯噔一下:萬一節目把老爺子剪成 “勵志吉祥物” 呢?
畢竟他講 “熬鍋肉” 那段,鏡頭給了三次特寫,配上 BGM 差點讓我淚灑外賣盒。
爺爺真需要這種 “被感動” 嗎?
他更想要的可能只是評委真心夸一句 “這蟹比上次更好”。
84 進 16 的賽制,就如同公司里的末位淘汰一般。
看著小廚們,手在不停地抖動著撒鹽,我內心的代入感強烈到爆棚:這可不就是,我在月底奮力追趕 KPI 時的廚房版本嗎?
不過就在下一秒,卻被謝霆鋒的一句 “好吃” 給治愈了 。
原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還能夠憑借一口蟹肉而獲得獎勵。
看隔壁戀綜嘉賓們為 “心動” 假笑八百次,不如看廚師們為 “好吃” 真刀真槍。
至少鍋鏟不會說謊,咸了就是咸了。
可轉念一想,戀綜的劇本好歹寫在紙上,《一飯封神》的劇本會不會寫在食材里?
比如提前告訴評委 “今天重點看火候”,那所謂的即興點評,不也成了另一種表演?
好吃才是硬道理:凌晨三點下單香辣蟹,這綜藝值得追
當然綜藝終究是綜藝,它能讓我們凌晨三點下單香辣蟹,也能讓爺爺的生意翻三倍,這本身就很魔幻。
就像我明知道詹大廚下次可能做咸,還是忍不住預約了他的直播 。
成年人的快樂,大概就是一邊預判翻車,一邊心甘情愿入坑。
所以姐妹們,只要那口蟹肉讓我們暫時忘記體重秤,只要詹大廚的鴨鴨還能變出新花樣,這綜藝就值得追。
至于爺爺的手抖不抖?下次去成都,我們親自排隊嘗嘗,用舌尖替他回答。
畢竟好吃才是硬道理,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