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輯:淩軒
前言
上個世紀,日本一度侵略我國,我們的先烈們前赴后繼,才將他們從我們的家園中趕走。
時光荏苒,就在國際總體局勢趨于穩定的情況下,日本卻放出消息:一旦中日再次開戰,日本必將取勝!
說這句話的人是誰?他哪來的底氣說出這樣的話?
狂熱的諾貝爾獎得主
本庶佑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他是日本京都大學特聘的教授,也是美國、德國、日本三國的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的是癌癥免疫工作,在國際上具有超然的地位。
就是這樣一位本應以為人類生存和癌癥作斗爭的人,卻發出了上述這樣狂熱的言論。
毫無疑問以他的身份說出這話勢必會在國內外掀起軒然大波,但他本人卻在輿論漩渦中表示鎮定自若,他的底氣是什么?
可能是因為他獲得過諾貝爾獎,自身難免頗有些心高氣傲,1942年出生的他多少還有一些軍國主義思想,所以在本庶佑看來,中日兩國仍然具有不小的差距,一旦開戰中國很難有勝利的可能。
首先是技術差距,作為科學界的大拿,他的觀點是很直接的,他認為當前中國的科技水平雖然發達,但與日本相比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很多領域上,日本都遠遠領先于中國,中國想要趕超日本還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這一點尤其表現在新興的科技上。
日本的精密儀器、人工智能等等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成就,由于我們的起步晚、基礎薄弱,在這些方面確實要落后一些日本。
除此之外,本庶佑還針對戰爭本身對中國的地理位置發表了一定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面積很大,國際上的樹敵很多。
一旦戰爭真正打響,韓國、日本、美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將會對中國包圍,并群起而攻之,雖然中國的軍事實力不俗,但也很難招架得住。
本庶佑還認為,對于戰爭,中國在幾十年前打仗是很厲害的,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改革不斷進行,很多時候都沒有打仗的機會。
在他看來,我們中國的士兵已經脫離戰場很久了,幾十年沒有經歷過實戰意味著我們的戰斗經驗和水平大幅下降,這與日本方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后一點,也是在本庶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國內團結,他說,中國人實在太多了,想要把所有的人團結到一起太難了。
中國地方大,人又多,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而日本卻不一樣了,日本僅僅只是一個彈丸小國,雖然人也不少,但卻在很多方面表現出異常的團結。
本庶佑在中日開戰誰能取勝的觀點上大談其談,在這位狂熱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眼中,日本好像可以在全方位超過中國,只要戰斗打響日本一定能取勝。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真正的差距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曾經確實遭到過來自日本的侵略,我們是一代代人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的。
但正因為這樣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國家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在致力于維持自身的穩定。
新中國剛剛建立沒幾年,美國人就橫跨太平洋來到了朝鮮半島,在這里我們的人民英雄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打敗世界第一的美軍。
我們在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愿意拿大批的糧食來換核武器的生產原料,就是為了不讓別人欺負我們。
到了今天,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科技、經濟、軍事更是改天換地般的進步,我們怎么可能會輸給日本呢?
從本庶佑的觀點出發,科技上我們是有一些欠缺的、薄弱的地方,但相對應,我們也有屬于我們自己的優勢領域。
例如,日本的航天科技就遠遠不如中國,中國在幾年前就完成了月背探索,這是舉全球的首例。
另外,我們的新能源汽車、5G通信技術,這些也都是日本也達不到的高度。
可以發現,這位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得主在發言的過程中完全有失偏頗,出于對自身身份的考量,其一切發言幾乎都是在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卻沒有評價真實情況。
中國的軍事方面也并非如他所言的那般孤立無援。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戰爭一旦打響,周遭國家有沒有和我們開戰的勇氣都還未知,這些沒有掌握核力量的國家,在絕對的核力量面前顯得有些猖獗。
對于美國,我們和他們有著足夠多的合作,一旦我們陷入戰火之中,對他們國內的經濟發展也是很大的損傷。
從實際來看,即使這些國家想要圍攻中國,也一定不會是以軍事進攻為主,更多的可能是從信息、貿易以及其他方面來削減我們的戰斗力。
但經歷過風吹雨打的中國,早已不畏懼任何的攻擊,也不會任由任何人對我們的利益造成傷害,這一點,在今年的中美關稅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于本庶佑說的國內團結問題,我們中國確實是一個地廣人多的國家,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中華民族不團結。
事實上,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是我們自古以來就有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時期,尤其是困難時期更是不缺乏這樣的精神。
依靠著這樣的精神,我們在戰勝了一批又一批的敵人,才能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
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即使戰爭真正打響,我們也會團結地取得勝利。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