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李幼斌曾說:“拍攝亮劍,張桐扮演我的勤務兵,也就是魏和尚,他年輕,卻會搶戲,想出名費盡了心思,我跟張光北在前面演戲,他就在后面晃來晃去的,吸引眼球。”
一個近景鏡頭里滿滿當當擠了三個大男人,主次都分不清了,導演連忙喊“卡”,大家只好重頭再來。
導演看張桐晃來晃去找不到位置,不滿地問他,你到底會不會演戲。張桐愣住了,他是個半路出家的演員,演戲這條路他還在摸索呢。
可是在導演和一眾演員前輩面前,張桐不肯露怯,站的板正立下“軍令狀”,表示一定會好好演,演得讓大家滿意。
張桐想演好戲的心大家都看到了,可是在行動上不是差半拍就是太過火,太想演好反而演不好。
就比如站在背景里的時候,張桐害怕自己沒有反應看起來走神,于是五官用力演得很生動。到了鏡頭里,看上去就像一個“擠眉弄眼”搶鏡的演員。
李幼斌和張光北在鏡頭前對戲,張桐在后面“手舞足蹈”,前面的兩人說一句,張桐在后面做足反應,簡直分不出他是背景演員還是現場觀眾。
李幼斌評價張桐,這個小伙子實在是太努力了,有時候甚至有些“用力過猛”,這是一些新演員的通病,太想表現自己的演技,反而蓋住了演戲本身。
張桐一聽是這個道理,可是他也難啊,出演《亮劍》的機會,對張桐來說背水一戰,若是演不出名堂,他就不不知道當初孤注一擲是為了什么。
有人演戲是為了熱愛,有人演戲是為了名利,張桐演戲除了這些理由,還是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表達的出口。
張桐的性格內斂又深沉,小時候因為搬家無法融入學校環境,在很長時間里都是孤獨一人的,他一直渴望表達自己的內心,卻找不到合適的聽眾。
大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南開大學計算機系,本來應該成為一名電腦工程師,過上事業有成的安穩生活。
張桐的內心并未因為成績優秀而平靜下來,他依然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壓抑著自己的內心的情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桐接觸到了表演,他發現不善言辭的自己,在舞臺上也能順暢地表達內心。
借助角色之口,張桐可以說出許多曾經錯過的話,在角色身上,張桐拓展了人生的多樣可能。
張桐想要演戲的心愿越來越強烈,他不顧父母的反對,獨自跑到法國里昂藝術戲劇學院學習表演。
那時候張桐的家境不好,父母能給張桐的支持很少,他在法國到處打工,忍受異國他鄉的孤獨,刻苦學習表演。
窮困潦倒的時候,張桐為了撐下去,買了便宜實惠的狗糧,硬是撐了幾個月。那時候他想,表演是最快成功的道路,只要有一個角色出頭,以后就能揚眉吐氣。
然而現實并非一帆風順,一個半路出家的演員,沒有人脈和背景,在演藝圈里摸爬滾打不容易,張桐連展示自己演技的機會都沒有。
他拼著一口氣,不肯輕易妥協,即使四處碰壁,也堅持尋找有廣闊表演空間的角色。有機會參演《亮劍》之前,他已經沉寂了很久,演過的角色屈指可數。
去試鏡《亮劍》是孤注一擲,張桐到劇組的時候,只看到李幼斌和一個演員在排演,身邊連個工作人員都沒有。
張桐心想這個劇組可寒酸,要是連這樣的劇組都沒有能給他的角色,他是不是該考慮放棄。
導演看到就是這樣一個不服氣又執拗的張桐,明明是年輕小伙,身上卻帶著悲壯和蒼涼。
“就是你了!來演魏和尚吧,你就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
“魏和尚”后來成為張桐的人生角色,他為了表演好拼盡全力,不放過任何一個鏡頭。李幼斌的話,其實是在說張桐忘我的工作態度。
有一回,張桐拍攝背著李幼斌奔跑的場景,看到有媒體記者來探班拍攝,張桐心想一定要好好表現,沒準兒能上新聞。于是開拍之后,他在泥濘的路上背著李幼斌全力飛奔,跑出拍攝的范圍都沒停下。
靠著這股執拗勁兒,張桐在演員道路上默默耕耘,他曾被導演罵到情緒低落,掙扎許久才走出陰影,最后堅持到雨過天晴,用演技證明了自己,成為80后飛天視帝。
參考資料:張桐-百科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