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4年之久的俄烏戰爭,是不是將俄羅斯的“底褲”徹底暴露出來?
其實,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意外的拉垮和俄式武器的拙劣表現,確實讓俄羅斯這個世界公認的第二大軍事大國顏面掃地,俄式武器因也因此名譽受損。
但是,另一方面,4年之久的俄烏戰爭,俄羅斯并非只有損失而沒有收獲。
在如此之久的高烈度戰爭之下,俄羅斯經濟民生依然能保持基本穩定,既展示了俄國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和戰爭潛力,也再次暴露出俄羅斯一直以來的最大優點:最善于將敵人拉進戰爭的泥潭,并利用豐富的經驗打敗對手。
在中文互聯網平臺上,由于蘇聯紅軍在二戰之中的卓越表現,包括沙俄時代瘋狂將領土擴張成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的事實,許多國人將俄羅斯視為“戰斗民族”,并將其理解成為一個英勇善戰、悍不畏死的民族。
然而,俄羅斯人是“戰斗民族”的這一印象,其實是錯誤的,或者說存在偏見。俄羅斯人在無數次戰爭和戰斗之中確實表現出悍不畏死、耐受力極強的優點。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俄羅斯取得勝利的俄法戰爭,還是蘇德戰爭,又或是俄羅斯失利的克里米亞戰爭、蘇芬戰爭等,俄國人都表現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特征:
傷亡遠遠大于對手,也就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同等人數的軍隊對決,俄羅斯其實是處于下風的,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絕大部分時刻。
以蘇德戰爭為例,蘇聯紅軍確實表現出無與倫比的韌性和強大的戰斗力。蘇聯紅軍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并最終覆滅了納粹德國。
但具體分析每場與德國軍隊的戰斗就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蘇聯紅軍取得勝利的戰斗,還是失敗的戰斗,蘇聯紅軍的傷亡都遠遠大于德軍。
所以,縱觀俄國人數百年的崛起和擴張歷史,俄羅斯最擅長的其實不是戰斗,而是將對手拉在泥潭里,并利用他們更強大的傷亡承受能力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拖垮拖死對手。擊敗拿破侖大軍如此,擊敗希特勒的納粹軍隊,同樣也是這樣。
也正是因此,這就不奇怪為什么俄烏戰爭俄羅斯表現得如此令人意外和“拉垮”了。
所以,陷入俄烏戰爭泥潭,并不是俄羅斯表現拉垮,而是俄羅斯一貫的表現。之所以讓人感覺拉垮,不過是我們對于俄國人過高的估計而已。
事實上,網上的一個說法,就將這種心態描述的淋漓盡致:俄國人在列寧和斯大林的領導下,被帶到了一個本不屬于它們的高度。
所以,如今的俄羅斯,其實從來沒有所謂的拉垮,這本來就是他們正常的表現。
而且,這也并不代表俄國人就不堪一擊,事實上,在西方國家前所未有的嚴厲封鎖和打壓之下,在烏克蘭意外的頑強韌性之下,俄國人依然將戰爭范圍大部分限制在烏克蘭本土,依然能保持國內的穩定,可見俄國人的戰爭承受能力和韌性,確實一如既往的強。
即便是如今美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但是,坐擁世界第一領土大國、資源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俄羅斯,遠遠沒有到達極限。
再加上俄國人所特有的對于戰爭和傷亡的巨大承受能力,這場俄烏戰爭,還有的打。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以為俄羅斯陷入戰爭的泥潭早已精疲力竭,只缺少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次稻草,并因此大舉進攻俄羅斯本土,且不說俄羅斯龐大核武庫,即便常規武器和軍隊,也足以拖垮甚至消滅任何一支國家的軍隊,即便這支軍隊是美國或西歐國家的某一國,甚至組成聯軍,也不例外。
但是,俄國人的這種吃苦耐勞和對于傷亡的巨大承受能力,是建立在戰爭爆發在本土或者周邊邊境的前提之下的。
無論多么擅長打爛仗,如今俄國面臨最尷尬的情況是:最擅長的戰爭,卻沒有人跟它打,而與它打的,全都是被作為工具和耗材推在前面的如烏克蘭這樣的國度。
而烏克蘭這樣的國家俄羅斯繼續打下去,只會親者痛仇者快,因為,同屬斯拉夫人的烏克蘭,本就是俄羅斯血緣和文化最親近的國家。
與烏克蘭陷入持久的戰爭,除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之外,還會將烏克蘭徹底推出自己的懷抱,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退一萬步講,即使戰勝烏克蘭,并將烏克蘭重新吞入腹中,且不說烏克蘭民眾因為數年的戰爭和傷亡帶來的刻骨仇恨,必然極大地增加俄羅斯統治烏克蘭的成本,而且,在西方國家占據道德制高點的侵略指控之下,俄羅斯必然陷入更加艱難的經濟和國際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