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去年四月以來,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會同市工商聯在全市范圍內建成并運行了17家“藍鯨”護企工作站,為企業提供一體化服務,嚴厲打擊新形勢下涉企違法犯罪,針對企業內部的職務類犯罪,上海警方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打、團伙成員一起抓,凈化行業生態。
郁先生是松江一家珠寶加工企業的負責人,今年五月時,他們企業的一家長期合作方告知他,他們公司拖欠有6公斤黃金未交付,但郁先生記得,明明是對方還欠著部分黃金未結算完,于是雙方對了一下賬,結果發現了個大窟窿。“人家欠我們二十幾公斤黃金,結果對方還說我們欠料!”珠寶加工企業負責人郁友奎發現賬目出現巨大窟窿時幾乎崩潰。
正巧,松江“藍鯨”護企工作站的民警到企業走訪,郁先生立刻向民警求助。警方調查后發現,他們公司共拖欠了多家上下游企業總共30公斤的黃金。進一步梳理企業生產流程后,警方發現其中一個關鍵崗位非常可疑。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經偵支隊民警陳凱延指出,陸某的副總經理崗位集訂單管理、原料領取和月度盤點三項關鍵職責于一身。這種權力集中,一旦出現問題,極易引發黃金原料流失的隱患。
在掌握證據后,警方將陸某抓獲,經查,陸某利用工作之便,截留客戶黃金銷贓變賣,涉案金額高達1700余萬元。當民警出現在面前時,陸某只得承認:“黃金…都已經賣掉了。”
在抓獲嫌疑人,為企業清除蛀蟲的同時,警方還在案件偵破后,幫企業一起梳理了管理上的漏洞,并對貴金屬加工行業也做出風險預警,提醒業內其他企業也防患于未然。“我們建議重點崗位‘多人一崗’,企業要形成制度,物料流轉實現數字化精細管理。”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經偵支隊民警副支隊長蔡磊說。郁友奎對此深表感激:“民警同志幫我們奠定了規范管理的基礎。”
聚焦涉企經濟犯罪隱患,“藍鯨”工作站,通過精準 預警、打擊、處置 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各類經濟犯罪,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護航。日前,一家國際知名奢侈品公司中國區總部,向靜安“藍鯨”護企工作站報案稱,公司在自查時發現,培訓部門兩年內僅翻譯服務費就支出了好幾千萬,懷疑有員工造假侵吞公司資金的情況。警方偵查發現,盡管這些翻譯項目都有正規的審批、支付和開票,但所有的發起和審批都集中在兩個人身上。
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經偵支隊民警裴文俊表示,警方據此鎖定了犯罪嫌疑人。調查發現,翻譯公司收到報案公司的款項后,會轉入個人賬戶,這些資金最終流入了嫌疑人的賬戶供其使用。
經調查,自2019年4月至案發,犯罪嫌疑人應某、崔某在擔任公司培訓總監、經理期間,利用職務便利,以約定分成的方式勾結多家服務供應商,虛構采購翻譯、旅游會務等服務、虛增費用,甚至還以購買制服及辦公用品等名義虛假報銷,累計侵占公司3500萬元資金。兩人歸案后,警方又將與他們勾結作案的8名供應商也一舉抓獲,并同步展開追贓。
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經偵支隊大隊長洪磊表示,目前已為企業挽回1000多萬元經濟損失,同時將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提出改進建議。
目前,上海全市共有17家“藍鯨”護企工作站,一年多以來,已累計破獲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涉企經濟犯罪案件2400余起,為企業提供千余次法律援助,幫助100余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9億余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副總隊長姚文海強調,“我們把企業‘心上事’當作‘上心事’,通過“藍鯨”護企工作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上海警方的藍鯨護企工作站機制,已經被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納入其中。優質高效的警務服務,能讓企業投資更放心、經營更舒心、發展更安心。上海警方以主動擔當作為的姿態融入城市發展大局,持續用法治“刻度”丈量營商環境“溫度”。以法治為“引擎”,激活發展“動能”,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看看新聞記者: 毛鴻仁
編輯: 陶余鑫,張予洋
責編: 李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