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發動機一直被西方稱為人類工業皇冠,因為它設計極其復雜,材料要求極高,目前真正掌握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設計制造的只有中美俄英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他國家即便能夠生產戰斗機,發動機也基本上都是買的。比如印度的光輝戰機和土耳其的可汗戰機,發動機都是用的美國貨,一旦美國人卡脖子,這兩位都得翻白眼。
中國因為工業底子薄,航空工業起步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主要依靠進口俄羅斯發動機維持,即便是殲20誕生后,早期也采用俄制AL31F發動機。近些年隨著中國工業實力的不斷增強,渦扇10太行發動機已經開始成熟,并且逐步成為了殲10C、殲16、殲20的主力發動機。相比俄制發動機,國產航發不僅更加經久耐用,在推力方面也有了更大的進步。
根據網上收集的數據,早期的渦扇10A發動機最大推力為12.5噸,渦扇10B則接近14噸,渦扇10C已經達到了15噸,對比AL31F確實有了長足進步。在珠海航展上,國產戰斗機做出各種眼花繚亂的機動動作,也正是得益于國產航發的大批量列裝。
不過渦扇10雖然綜合參數優秀,但在最大推力和推重比和美國的F119以及F135依舊還有一些差距,要實現殲20的全性能釋放以及六代機的批量列裝,必須裝上這款推力18.5噸、推重比超過10的中國心。
央視近期直接曝光了殲16使用的渦扇10B發動機實機裸圖,各種細節一覽無遺,這也直接表明渦扇10B已經不再先進,可以展示。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那就說明更先進的渦扇15已經成了,甚至很可能已經安裝在了量產版的殲20之上,估計不久就會公開露面。有了渦扇15的加持,殲20的機動性到底能強到什么程度,還真是讓人期待。
除了推力和推重比之外,渦扇15還運用了蛇形導流片,有效降低紅外和雷達反射面,自適應變循環技術則可以大幅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殲20的作戰半徑。大修時間提高到6000小時,更可以讓殲20保持長時間的部署訓練,后勤維護也會更加高效。不過目前曝光的殲20試裝渦扇15還沒有采用矢量推力技術,應該是在保證核心參數達標的情況下盡快服役,矢量推力這種錦上添花的設計,要在未來的改進型號上才會正式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