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人聽力下降不僅影響溝通,最新研究發現,當聽力損失遇上孤獨感,會讓記憶力衰退速度翻倍,成為老年癡呆的隱形推手。
3.3萬歐洲人研究:孤獨感放大聽力損失的危害
日內瓦大學(UNIGE)團隊對歐洲12國3.3萬名50歲以上人群進行的追蹤研究顯示,聽力受損且感到孤獨的老年人,無論是否真的獨居,認知衰退速度都顯著加快。這項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的研究首次證實,主觀孤獨感比客觀社交隔離更能加劇聽力損失對大腦的傷害。
"我們發現了三種典型人群:社交隔離且孤獨者、社交活躍但內心孤獨者、社交隔離但不感到孤獨者。其中第二類人群的認知衰退最嚴重,"該研究第一作者查里克萊亞·蘭普拉基(Charikleia Lampraki)解釋。數據顯示,這類"外向的孤獨者"在聽力損失影響下,記憶測試得分每年多下降1.8分,相當于認知年齡衰老速度加快3年。
WHO警告:2050年25億人將面臨聽力損失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25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6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25%存在致殘性聽力障礙。既往研究表明,聽力損失者患老年癡呆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3倍,而新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心理因素的"催化作用"。
研究團隊通過標準化記憶測試發現,聽力干預可能是簡單有效的保護措施。"對于社交活躍但感到孤獨的老人,佩戴助聽器能改善溝通質量,增強社交參與感,從而減緩認知衰退,"日內瓦大學認知老化實驗室馬蒂亞斯·克里格爾(Matthias Kliegel)教授強調。這種"一舉兩得"的干預方式,比單純的認知訓練更易推廣。
保護記憶三步走:測聽力、防孤獨、多社交
研究建議老年人定期進行聽力篩查,尤其是出現以下信號時:常要求對方重復說話、在嘈雜環境中難以交流、看電視音量越來越大。同時,社會應關注"隱性孤獨"人群——他們可能擁有活躍的社交網絡,卻因聽力障礙逐漸退出社交活動,最終陷入內心孤獨。
"聽力損失常被誤認為是衰老的自然現象而被忽視,"研究通訊作者安德烈亞斯·伊爾勒(Andreas Ihle)指出,"但我們的研究證明,及時干預聽力問題,不僅能改善生活質量,更能保護珍貴的記憶功能。"對于家屬而言,耐心溝通、鼓勵使用助聽設備、創造低噪音交流環境,都是簡單有效的保護措施。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聽力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雙重呵護,將成為預防老年癡呆的重要防線。記住:保護聽力,就是保護記憶;驅散孤獨,就是延緩衰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