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脹終于降溫了!6月CPI回落至3.3%,主要受大米價格漲幅放緩推動。不過,這已是日本通脹連續第39個月超過央行2%的目標,凸顯持續的價格壓力。
7月18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月CPI從5月的29個月高點回落至3.3%,符合經濟學家預期,主要受大米價格漲幅放緩推動。
數據顯示,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新鮮食品,6月核心CPI從5月的3.7%回落至3.3%。
盡管通脹有所降溫,但這已是日本通脹連續第39個月超過央行2%的目標。更受日本央行關注的"核心-核心"CPI實際上從3.3%上升至3.4%,顯示潛在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分析指出,市場對通脹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政府的大米庫存投放和夏季能源價格控制措施將繼續支持通脹回落,不過日元貶值風險、美國關稅威脅以及即將到來的參議院選舉均為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大米價格壓力顯著緩解
推動通脹降溫的主要因素是大米價格漲勢放緩,表明政府釋放儲備糧措施開始顯效。
數據顯示,日本6月大米價格同比漲幅從5月的101.7%降至6月的100.2%,盡管仍處于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最快增長水平。
日本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一直受到大米價格飆升困擾。政府今年早些時候釋放大米儲備后,價格已開始回落,但仍保持在高位。
潛在通脹壓力仍存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央行密切監控的"核心-核心"通脹率(剔除新鮮食品和能源價格)實際上從5月的3.3%上升至6月的3.4%,顯示基礎通脹壓力并未完全消退。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經濟學家Harumi Taguchi表示,雖然6月數據符合預期,但通脹壓力持續存在,特別是對于未獲政府補貼的商品。
他預計通脹將繼續溫和回落,得益于大米庫存投放和夏季能源價格控制措施。不過Taguchi警告稱:
"如果日元貶值持續,進口價格上漲可能推高物價。隨著實際工資下降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加劇,預計消費支出將持續謹慎。"多重風險云集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經濟學家Krishna Bhimavarapu也對通脹緩解表示歡迎,但指出更高關稅進一步復雜化了日本的經濟前景。
日本面臨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增長擔憂。據環球時報消息,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引述特朗普16日的話稱,“我認為可能會按照信函內容進行”。這意味著,美國可能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日本的進口商品征收25%關稅。
分析指出,這也加劇了對更高關稅可能阻礙增長的擔憂。日本第一季度GDP環比下降0.2%,為一年來首次收縮,主要因出口大幅下滑。目前,日本最大對美出口商品汽車已面臨25%關稅。
Bhimavarapu預測,2025年GDP增長率平均為0.4%。Bhimavarapu表示:
"盡管我們預計日本央行今年還會再次加息,但我們的信心有所減弱,因此,市場對選舉的焦慮可能溢出為更高的波動性,這是未來的關鍵風險。"
據媒體報道,在7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可能失去多數席位,增加了政策不確定性。
據央視新聞消息,石破茂將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掌握過半議席定為這次選舉的“勝負線”。目前,執政聯盟在參議院的非改選議席中合計擁有75個議席,這意味著兩黨在本次選舉中必須再贏得50席,方可維持參議院議席過半。近期日本多項民調顯示,執政聯盟選情嚴峻,要維持參議院過半議席面臨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