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8日訊(編輯 劉蕊)本周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日本大米價格近期有些許降溫,但仍然同比近乎翻倍。
日本的通脹較上月雖然有所緩和,但仍然遠高于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而經濟學家警告稱,未來日本通脹可能還將面臨更多上行風險。
日本通脹漲幅有所降溫
數據顯示,
日本6月份核心通脹率(剔除生鮮食品)從29個月以來的高點3.7%降至3.3%,
總體通脹率從5月份的3.5%降至3.3%。這意味著,日本的通脹率連續第39個月高于日本央行2%的目標。
此外,日本央行更為關注的所謂日本“核心-核心”通脹率(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價格)則從上個月的3.3%攀升至3.4%。
今年5月,日本大米價格一度創下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漲幅——同比上漲101.7%。而到了6月,日本大米價格同比漲幅略有收窄,但仍高達100.2%。
大米價格飆升可以說是今年困擾日本政府的一大難題。由于2023年日本糧食歉收,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大米價格就開始持續飆升。到今年早些時候,隨著日本政府釋放了糧食庫存,日本大米價格才開始有所緩和——但總體而言仍然居高不下。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晴美(Harumi Taguchi)表示,盡管6月份的通脹數據符合預期,但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尤其是那些沒有得到政府補貼的產品。
不過,他預計日本通脹將繼續放緩,這得益于大米庫存的持續釋放和夏季期間日本遏制能源價格的措施。
“但是,如果日元持續貶值,進口價格的上漲可能會導致日本物價上漲。隨著實際工資下降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預計日本的消費者支出將繼續保持警惕。”
前景仍然挑戰重重
道富投資管理亞太區經濟學家克里希納?比瑪瓦拉普(Krishna Bhimavarapu)對日本通脹放緩表示歡迎,但他指出,未來特朗普關稅上調的風險,將使日本的通脹前景進一步復雜化。
美國將于8月1日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而汽車正是日本對美國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因此預計將受到較大影響。
比瑪瓦拉普預測,到2025年底,日本的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0.4%。
“盡管我們預計日本央行今年將再次加息,但我們的信心已被削弱,”他表示,“因此,市場對選舉的焦慮可能會加劇波動性,這是未來的一個關鍵風險。””
日本將于7月20日(本周日)舉行參議院選舉。目前據外界猜測,日本首相石破茂所在的執政聯盟可能會在這次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這一選舉結果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對市場構成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