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將臨日正長,肩輿同約到茅堂。伏者,意為天氣炎熱,宜伏不宜動。三伏天是古人們經過長期觀察和總結而來,彰顯了人們在適應自然中所表現出來的大智慧。其確定方式結合了傳統節氣以及干支紀日法,夏至當日開始往后計算,適逢第三個帶庚的日子,便自動開啟頭伏,今年的確切時間是在7月20日這天,相較于往年,晚了不少。老人說“晚入伏,熱得愁”,如今不少地區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三伏天的“熱情”,烈日當頭,溫度已經飆到了40度。而三伏天的來臨,可能意味著高溫的持續,同時還會帶來頻繁的降雨,從而使現在的干熱轉變為濕熱。
“冷在數九,熱在數伏”,自古以來,三伏天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重要養生時機,屆時外界氣候特殊,身體各處都需要去適應,我們也要及時調整,才能在暑熱交蒸的氣候里安然度過,也為秋冬養成好體質。明天就正式入伏了,牢記:1不坐,2不留,3不早,4要吃,暑熱來襲要重視,來看看吧~
1不坐——不長期久坐
天氣越來越熱了,人們容易流汗,尤其是稍微動一動就會出一身汗。所以很多人便會把室內的空調打開,坐在陰涼的房間里,甚至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起來。事實上,長期久坐會使代謝下降,腸胃蠕動變緩,不利于消化,容易便秘,同時血液循環也會變慢,影響心血管健康。同時長期坐著不運動,也會增加腰椎的壓力,引起疼痛等。所以說要避免長期久坐,每半個小時就起來活動活動,更有益于健康。
2不留——不留剩飯
天氣炎熱,人們的食欲以及飯量都會下降,因此在做飯的時候要做得開胃爽口一些,同時在量上也要把控一下,避免做多了,導致剩下。現在天氣熱又潮濕,細菌繁殖得特別快,剩下的飯菜很容易餿變質。即使放到冰箱里,也有被午污染的可能。所以說在這個季節里,盡量不留剩飯,現做現吃,味道更好,營養更足,而且更健康。
3不早——晨練不太早
進入三伏天,也就代表著最熱最悶的時候要到了。民間有著“夏練三伏”的說法,所以雖然天氣熱,人們也要堅持鍛煉,來達到強身健體,增益體質的目的。由于天氣熱了,人們便會將鍛煉的時間選擇在早上,這個時候溫度相對較低,更適合鍛煉。不過雖然是晨練,但也不宜太早,尤其是不要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因為這個季節空氣潮濕,粉塵雜質比較多,而太早的話,空氣中的這些贊雜質還未散開,且這個時候還未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濃度也比較高,空氣的質量也比較差。所以想要晨練的話,最好等到6點以后再進行。
4要吃——好消化的食物
三伏天里消耗多,吃是頭等大事,要滿足營養的需求,但需要在好消化的基礎上。因為天氣炎熱,我們脾胃很容易受到來自于空調,冷飲的刺激,變得虛弱。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以清淡好消化為主。屆時可以多吃些蒸菜或是湯羹等,更利于營養的吸收。下面來分享一蒸一煮兩道菜,希望給您提供一些啟發。
【清蒸雞】
1、既然是用蒸的方式來烹調,那么需要將其剁得小一些,更便于受熱和成熟。加面粉仔細搓搓,并換水沖干凈,然后攥干。
2、腌制也是主要步驟之一,生抽,鹽,胡椒,淀粉,各來點,之后抓勻腌二十分鐘。
3、接著將其加到寬一些的盤子里,攤開放,再加點姜和枸杞,繼而用蒸的方式,加熱半個鐘頭左右,熟透后端出來即可。
【牛肉湯】
1、選擇肥瘦都有的牛肉偏好,先在寬水里邊泡一會兒,加點小蘇打,之后換水洗干凈。
2、其中加點蔥姜花椒,然后開火煮,作為肉湯,一定會有浮沫出現,將其仔細撇干凈,繼續煮十分鐘左右,徹底熟透,也將精華煮出來。
3、薄荷葉自帶清涼之感,夏天煮湯的時候可以加點,非常開胃,提升湯汁的鮮度。另外再加點鹽,就做好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