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的戰鼓即將擂響,中國女排被分入強敵環伺的 “死亡半區”,與意大利、波蘭、美國等強隊分在同個半區。要想在這片 “死亡地帶” 殺出重圍,球隊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火力,而副攻線的突破口,或許就在老將王媛媛這里。
分站賽中,中國女排副攻線的進攻數量不多,再加與二傳張籽萱的配合默契不佳,整體得分情況并不理想。這種尷尬局面直接導致邊攻手承擔了過多進攻壓力 —— 吳夢潔、莊宇珊等小將在四號位被對手重點盯防,即便拼盡全力也難掩進攻效率的波動。與美國女排的較量中,對手甚至大膽放掉中間攔網,集中兵力封堵兩邊,讓中國女排的進攻套路被看得通透。如此明顯的短板,若帶到總決賽賽場,很可能成為致命漏洞。
要打破這種困局,副攻線必須 “覺醒”,而王媛媛正是關鍵一環。作為隊內公認進攻能力最強的副攻,她在分站賽北京站曾與張籽萱上演過精彩的快攻配合。可惜這樣的時刻在后續比賽中逐漸減少,配合生疏導致她的進攻次數被壓縮,甚至出現過連續扣球被攔的低迷場面。但不可否認,王媛媛具備破局能力,若能在總決賽重現與二傳的默契,球隊 “中間施壓、兩邊拉開” 的立體進攻體系才能真正成型。
除了進攻端的潛力,王媛媛的攔網實力同樣不可替代。分站賽技術總排名顯示,她是隊內唯一躋身攔網榜世界前十的球員。面對美國隊的快攻戰術時,她的單人攔網曾多次有效撐起,為后排防守爭取到反擊時間;與德國隊的五局鏖戰中,她的關鍵攔網直接遏制了對手的反撲勢頭。在總決賽 “死亡半區”,每一次有效攔網都是對對手士氣的打擊,而王媛媛的攔網高度與判斷能力,正是中國女排防守體系的重要屏障。
眼下與波蘭女排的熱身賽,成了王媛媛找回狀態的機會。通過實戰磨合與二傳的新節奏,強化快攻戰術的穩定性,她需要盡快將進攻成功率提升至分站賽初期的水準。當王媛媛的快攻能穩定得分,對手就不敢再輕易放掉中間攔網,邊攻手的壓力會隨之減輕,吳夢潔、莊宇珊的進攻也能獲得更多施展空間。這種 “多點開花” 的進攻模式,才是中國女排對抗強隊的底氣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