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硬了,面對在特朗普發出的關稅威脅時,直接選擇對美“服軟”,為求安撫,卡尼決定對來自中國等國的鋼鐵產品加征關稅,同時豁免美國。
然而,加拿大的所作所為,中方早有預料,轉身就將加拿大最想要的東西,直接送給了澳大利亞。
那加拿大想要的是什么呢?
一紙關稅令
加拿大總理卡尼一直試圖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獨立自主、甚至對美有幾分強硬的角色。他想給世界看看,加拿大不是美國的影子。
他的一大動作,就是那個雄心勃勃的“數字服務稅”,簡單說,就是想讓谷歌、亞馬遜這些在美國賺得盆滿缽滿的科技巨頭,也給加拿大交點稅,不多,就3%,還打算往前追溯三年。
殊不知,美國的反應直接、粗暴,毫不掩飾,特朗普連談判桌都懶得上了,直接放話:你們敢收數字稅,我就敢從8月1號起,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給你們所有商品加35%的關稅。
這不是威脅,是最后通牒。面對這種掀桌子式的壓力,卡尼原先的強硬姿態,像是被戳破的氣球,迅速癟了下去,現實的耳光,總是來得又快又響。
怎么才能讓美國息怒?卡尼的算盤打得很快:找個“投名狀”獻上去。這個被選中的“祭品”,就是中國。
捅到中國
加拿大先是悄悄修改了關稅政策,打著“保護本國工業”的旗號,對來自中國等沒有自貿協定國家的鋼鐵,加征關稅。
很快,卡尼宣布了更狠的措施。不僅把這些國家的鋼鐵進口額度直接砍掉一半,甚至連一些簽了自貿協定的“朋友”也一并捎上,以示公允。
甚至公開點名中國,加拿大宣布,只要鋼鐵里含有“中國熔煉和澆鑄”的成分,就額外加征25%的關稅,如果中國鋼鐵的出口量超過了年度配額的一半,超出的部分,懲罰性關稅直接飆到50%。
在這一整套復雜又嚴苛的關稅壁壘里,美國產品被華麗地豁免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哪里是保護本國工業,分明是想用“背刺”中國的姿態,換一張美國的“平安符”。
這番操作,看起來氣勢洶洶,仿佛掐住了中國的七寸,但他們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也低估了世界的廣闊。
去年加拿大進口的鋼鐵里,中國貨只占了十分之一,而加拿大自己生產的鋼鐵,將近九成都賣給了美國。
這就像一個高度依賴大客戶的小賣部老板,為了討好這個大客戶,對自己店里一個占比不大的供貨商大打出手,這場表演,感動的只有自己。
中國的鋼鐵產業早已是全球布局,產能巨大,市場遍布世界,加拿大這點進口量,在中國龐大的出口版圖上,連一朵小浪花都算不上,卡尼這記自以為是的重拳,更像是打在了一團厚實的棉花上,悄無聲息,毫無作用。
飯碗直接端走
加拿大以為犧牲的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棋子,卻沒想到,對手直接掀了另一個更重要的棋盤,真正的代價,來得又快又疼,而且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幾十年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植物油買家,而加拿大,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餐桌上菜籽油的“第一供應商”,市場份額最高時甚至超過80%,這個飯碗,可以說是金飯碗。
卡尼似乎覺得,可以拿這個金飯碗當籌碼,時不時敲打一下中國,這種想法,未免太過天真。你把別人當棋子,別人也可以把你換掉。
就在加拿大宣布對華鋼鐵關稅的同時,一則消息從地球另一端傳來:中國和澳大利亞,已經接近達成協議,將全面恢復澳洲油菜籽進口,這長達五年的貿易僵局,隨著澳洲總理的訪華,迎來了破冰時刻。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國,它一回來,加拿大的“第一”寶座,瞬間變得岌岌可危,為了保住一個對美出口的鋼鐵廠,卻可能丟掉成千上萬農民賴以為生的油菜花田。
從鋼鐵到油菜籽,加拿大這場艱難的戰略抉擇,把自身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它的經濟結構,就像一個跛腳的巨人。
一邊,是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的鋼鐵工業,另一邊,是同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農業,尤其是油菜籽、大豆這類大宗商品。
當美國的市場隨時可能關上大門,而中國的訂單又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被別人搶走時,這個資源大國的經濟自主權,就成了一句空話。
卡尼這番折騰,看似保全了鋼鐵產業的眼前利益,付出的卻是農產品市場的長遠未來,澳大利亞用行動證明,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里,緩和關系、左右逢源,遠比單邊下注要明智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