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在洋
刊前語:區域白酒的生存鏡像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懂酒諦將推出一個新的專題系列——區域白酒生存樣本。
該專題將重點聚焦區域白酒、地方名酒的競爭和生存現狀,通過為這一群體描畫“生存鏡像”的方式,為“后禁酒令時代”的白酒行業走勢提供鏡鑒。
本期為該專題開篇之作,入鏡主角為河北地方名酒、大眾消費代表作之一的泥坑酒。
“后禁酒令時代”,我們不妨對泥坑酒大膽預測一下:泥坑酒,拿不下省會市場,就只能偏安一隅,即便能邁過5億元這道年銷售額的門檻,也不會有多大發展!
——題記
來,認識一下泥坑酒
產自于河北省寧晉縣的泥坑酒,在河北地產白酒中位居二線陣營,目前的主銷區域主要集中在省內的邢臺地區,2006年被寧紡集團并購后,借助紡織主業資源實現渠道互補,2023年銷售額約5.5億元,在邢臺及周邊縣市享有比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泥坑酒最早源起于1916年,當年,河北邢臺地區寧晉縣樓底村的秀才范老誠創辦了志誠公燒坊。1946年,志誠公、志誠永、福盛泉三家燒坊收歸國有,合并成立了寧晉縣制酒廠。
2003年,寧晉縣制酒廠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更名為河北泥坑酒業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并入寧紡集團,更名為河北鳳來儀酒業有限公司。
改制之前及之后,泥坑酒一直是企業的主打。公司的釀酒窖池采用黑龍港流域特有的“狗頭膠泥”構建,富含400余種有益微生物,為發酵提供了獨特的釀造環境,賦予酒體窖香濃郁的特點。
公司采用“老五甑”混蒸混燒技術和工藝,發酵期長達120天,在同一蒸餾甑桶內,先以取酒為主,后以蒸糧為主,提高出酒率,增加白酒香味成分。旗下的“福盛泉”商標在2009年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泥坑酒釀造技藝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后禁酒令時代”,大眾酒的機會
禁酒令當前,令人驕傲的茅臺酒正在跌下神壇——價格跌跌不休,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以前瘋搶茅臺酒的黃牛黨,在這種行情面前,紛紛選擇了作壁上觀。
面對“公務接待不上酒、不上煙”的禁令,在政策層層加碼之下,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們,在“沾酒即犯錯”的規則面前,似乎再也不香了。
這時候,機會正在走近“大眾白酒”和“區域名酒”,在危機來臨之際,有人試圖拼命去繞開“危局”,也有人正在試圖去抓住背后的“機會”。比如河北地方名酒中的泥坑酒。
通常,在當地能獲得一定市場地位的區域白酒們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特征,那就是“高端不舉,中端逞能,低端強橫”。這就意味著,這些酒企中雖然也有高端酒,但銷量寥寥,市場占比很小,中低端才是他們的主戰場。
在今年之后,白酒市場勢必會迎來“后禁酒令時代”,白酒行業圍繞“大眾消費”、“年輕人消費”所做的文章將會成為重點——除了位居行業前排的酒企可以享受到“全國化”紅利之外,為數眾多的區域白酒、地方名酒將會圍繞大眾消費展開爭奪,他們之間的競爭或許更加充滿看點。
禁酒令發威之際,泥坑酒來了“高參”
經營一個企業如打麻將,能湊齊一手包括人才、團隊、理念、機制、技術、產品、資金等在內的好牌,才有胡牌的機會。
對于泥坑酒來說,背靠擁有產業鏈優勢,涵蓋紡織、地產、金融、電子電器、環保科技等多領域的寧紡集團,在資金、人才、技術等多方面都可以為釀酒產業賦能。
在禁酒令發威之際,寧紡集團迎來了曾在體制內工作過的商同華擔任酒業公司“高參”。信息顯示,商同華是河北寧晉縣具有跨領域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文化領域多有建樹。
左三為泥坑酒業“高參”商同華
商同華不僅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和管理能力,而且還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在短短三四個月時間內,商同華就已經在生產、銷售、市場、渠道、品牌等領域為泥坑酒提出了不少建議。
在懂酒諦看來,泥坑酒應及早思考進軍省會石家莊市場的戰略布局。懂酒諦認為:“石家莊市場是河北地產白酒的戰略高地,生活在石家莊的寧晉籍人士有17萬之多,其中不乏分布在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在未來,這些人都將成為泥坑酒開發石家莊市場的強大后盾。”
石家莊,泥坑酒“夢開始的地方”
改制之前,泥坑酒曾經在石家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為此酒廠專門設立了石家莊辦事處來負責省會石家莊市場的拓展與維護。只不過,當時的泥坑酒在省會的主銷產品,主要是以零售價在5元左右的低端光瓶酒為主。
當年的泥坑酒,在石家莊幾乎可以與市場暢銷的尖莊、紅星二鍋頭、老村長等低端白酒同臺競技,而且在大眾消費者群體中擁有比較高的知名度。
正因為公司在市場布局中以低端產品為棋子,因此使得泥坑酒長期被套上了“低端酒”這道緊箍咒,導致公司在后來的產品升級、品牌高端化進程中一直走得很艱難。
企業并入寧紡集團之后,泥坑酒在高端化上的努力始終沒間斷過。直到2017年“白瓶酒”正式推向市場之后,泥坑酒在百元價格帶才有了比較硬的“拳頭產品”。
石家莊作為河北白酒消費的“心臟”,年市場規模超80億,除了企業改制前憑借低端產品在石家莊市場曾經的風光之外,省會市場卻始終是泥坑酒難以突破的“禁區”。
在省會裕華區幾家陳列有泥坑酒產品的煙酒店,店老板表示:消費者點名要泥坑的很少,主要靠熟人推薦。很顯然,未來泥坑酒業在進行省內市場布局時,省會石家莊市場只能成為泥坑酒“夢開始的地方”。
當“泥坑白瓶”遭遇禁酒令
泥坑白瓶的前身是泥坑酒業內部招待用酒,早期僅在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的圈層中流通。這一內部酒憑借卓越品質,很快就在寧晉本地形成了口碑效應,被消費者親切稱為“泥坑白瓶”。
2017年,泥坑酒業將其正式量產并推向市場,同時保留了“白瓶”這一質樸名稱,產品上市后迅速引發關注,成為河北百元價位光瓶酒的代表,也成為百元價格帶實現品質突破的典范,被業界稱為“白瓶現象”。
雖然泥坑酒業在近幾年還推出了高端化的“凈雅香”系列,但相比于衡水老白干古法20、叢臺窖齡酒等競品,泥坑酒的品牌聲量被對手無處不在的產品陳列和廣告宣傳深度壓制,缺乏支撐高端定位的品牌故事,更無法讓消費者對泥坑酒力推的“凈雅香”系列形成高端認知。
與此同時,泥坑在大眾市場的基本盤也在松動。禁酒令后,100-300元價格帶成為白酒消費的增長主力,但泥坑的核心產品“珍品10年”(168元)面臨衡水老白干藍鉆(158元)、山莊皇家窖藏(178元)的兩面夾擊。2024年數據顯示,泥坑在河北大眾市場的份額已從8%降至5.7%。
泥坑的困境,不僅源自于禁酒令對其尚未形成氣候的“凈雅香”高端系列的狙擊,以及對“泥坑白瓶”這一在商務消費領域已經漸成風潮的超百元光瓶酒帶來的直接影響,本質上更是區域酒企在“名酒下沉”與“消費升級”雙重擠壓下的縮影。
重回石家莊,占位省會進行市場布局,或許是泥坑酒業未來發展的首選——還是那句話,如果泥坑酒拿不下省會市場,未來只能偏安邢臺一隅,而且面對衡水老白干、叢臺酒等本地白酒龍頭的掠奪,泥坑酒在邢臺未必能繼續保持強勢市場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