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受彭博社電視臺采訪,在被問到下月18號就是中美宣布的暫停加征部分關稅90天的截止日期時,他只回答了8個字:“態勢良好,不必驚慌”。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對中美經貿下一步的發展給與了正面的肯定,但卻不斷有小道消息流出:現在美國為了讓中國放寬稀土限制,決定拿“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當籌碼。
那么,中方的回應會讓美國如愿以償嗎?特朗普是否來參加閱兵,對我們又有何影響?
當稀土成為主題
稀土不是土,而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從你的手機屏幕到風力渦輪機,再到維系美國空中霸權的F-35戰斗機,都離不開它。一架F-35,就需要吞下近半噸的稀土材料,它的發動機、雷達、航電和武器系統,都被這種神奇的金屬元素深度捆綁。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幾乎是不可替代的,而這條命脈,恰恰握在中國手里。全球約80%的精煉稀土,超過90%的高性能稀土磁材,都來自中國。所以,別看美國再怎么高喊“美國優先”,稀土一斷供,馬上就成了沒牙的老虎。
而且,中國不只是挖礦和冶煉的規模有優勢,更關鍵的,是技術和標準的主導權。當中國拿出成本直降四成的“無氨氮萃取”技術,或是開始推動“零碳稀土”的行業認證時,這就意味著,游戲規則由誰來定,已經不言而喻。
尤其是自美國挑起關稅戰之后,中方開始進行稀土出口管制,美國軍工和科技領域就開始叫苦不迭,逼得美國一次次喊話中國取消管制。眼見沒有成效,美國直接將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當成了籌碼,逼中國在稀土出口上讓步。
美國也曾是稀土霸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國的被動局面也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曾是全球稀土的霸主,但出于環保成本和短期經濟利益的考量,它主動放棄了中下游的冶煉和加工產業,親手將主導權拱手讓人。
這根歷史埋下的刺,如今正深深扎進五角大樓的肌體,一旦供應中斷,美軍現有的戰略儲備僅能支撐數月。洛克希德·馬丁這些軍工巨頭,隨時可能因為缺少幾塊來自中國的關鍵磁體,而讓昂貴的F-35生產線陷入停滯。
想重建本土供應鏈?評估報告給出的答案是:至少10到15年,投資超過千億美元,遠水,根本解不了近渴。至于技術替代,美國曾豪擲4.39億美元研發“無稀土電機”,結果成本比主流產品高出三成,市場毫不留情地給了它一記耳光。
于是美國開始想辦法,什么派遣船只前往深海挖稀土,什么逼迫烏克蘭簽訂不平等的礦產協議,只能說被逼急眼的美國,有點病急亂投醫。時間成本加上資金成本,怎么看,還是從中國進口比較劃算,但這個口子的松緊程度,現在握在中國手里。
攻防不在一個層級
當天平已經如此失衡,牌桌上的玩家們,便開始各自盤算手里的籌碼。美方打出的第一張牌,極具象征意義:將總統是否出席中國2025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式,與稀土供應的談判非正式地掛鉤。試圖用政治姿態,換取戰略資源。
第二張牌,是組建“朋友圈”。拉上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成立“礦產安全伙伴”,試圖另起爐灶。但尷尬的是,這些伙伴要么技術瓶頸難破,要么自身也同樣依賴中國的供應鏈,聯盟效果雷聲大雨點小。
而中方的應對,則顯得更為冷靜和系統,一套“軍民分流”的出口管制體系悄然運行。民用需求,比如通用、特斯拉的訂單,可以通過臨時許可放行,確保全球產業鏈的穩定。但軍用訂單,尤其是流向洛克希德·馬丁這類企業的,則被精準卡住。
其次是設置談判門檻,想談稀土可以,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在臺灣問題、關稅壁壘、高端噴氣發動機技術封鎖等核心關切上,拿出真正的誠意。至于美方提出用放開普通化學品限制來交換,中方認為這無異于拿“蔥葉子換人參”,缺乏對等性。
最后是堵死所有后門,通過部署激光溯源等高技術追溯系統,任何試圖通過第三方國家“洗白”轉運的灰色通道都被嚴密監控。據稱,已有發往軍事目的地的物資被成功攔截,那些幫助美國偷偷運送稀土的國家,也被點名不再受到信任。
除此之外,即使稀土已經出國,這些稀土的流向、運用都將得到監控,甚至就連稀土方面的人才也被保護起來,就是害怕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不按常理出牌,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
這場博弈的影響,早已溢出中美雙邊范疇,在全球產業鏈上激起層層漣漪,尤其是美國的盟友們處境尷尬。德國的奔馳工廠因為缺少稀土部件,不得不調整生產計劃;日本引以為傲的新干線,也因為缺少一種來自中國的特定合金而面臨項目延誤。
政治的歸政治,資本的歸資本。盡管華盛頓的政客們言辭激烈,但美國和德國的車企高管們,仍在私下悄悄與中國供應商續簽長期的稀土供貨協議。資本,永遠在用最誠實的方式投票。
結語
面對美國的“威脅”,中方的會議一如既往:依法審批!意思很明確,歷史紀念活動是神圣的,旨在銘記和平,它不是可以放在談判桌上交易的籌碼,誰能被邀請,取決于對歷史和和平的尊重,而非利益交換。
這一表態,直接抽掉了美方政治試探的根基。而華盛頓此舉背后,也交織著復雜的內部算盤:對華強硬是“政治正確”的表演。避免與普京同臺的尷尬,以及特朗普本人,不愿在一場盛大閱兵中,回想起自己那場曾備受嘲諷的“個人秀”閱兵,不是嗎?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2025-07-18《“各種籌碼擺上桌,可能促成中美科技大交易”》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7-15《美財長最新放風:當前中美之間談判“態勢良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