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文廟廣場上,太極拳隊伍行云流水;午后的紅色家書長廊里,稚嫩的童聲誦讀經典;傍晚的鄰里議事角,居民們熱烈討論著社區事務……近年來,天勝社區黨委以“文脈傳承”與“文明實踐”雙輪驅動,用潤物無聲的文明滋養,繪就了一幅新時代的“睦鄰圖景”。2025年,天勝社區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稱號,交出了一份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民生溫度的文明答卷。
紅色引領筑根基
天勝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核心樞紐,激活“紅色驛站”輻射功能,聯動28家黨建共建單位,構建紅色協同矩陣。打造“紅色家書長廊”,組織開展主題黨日和青少年紅色經典誦讀活動,通過分享革命先輩家書、講述紅色故事,讓100余名黨員和群眾在字里行間觸摸信仰溫度,讓紅色基因在代際傳承中熠熠生輝。全力打造黨員亮身份、扛責任品牌,112名黨員任“雙三長”,組建“紅色先鋒服務隊”,開展環境整治、調解鄰里矛盾、認領微心愿等活動,協助完成3個老舊小區改造民意收集與施工監督,惠及居民1200余戶。黨員沖鋒在前的身影,帶動200多名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生態持續深化,讓黨的旗幟成為社區最鮮明的文明指引。
文化惠民添活力
文化惠民是天勝社區的“活力密碼”。社區有文體活動志愿服務隊200余人,每年開展6場大型文藝演出,讓居民在家門口暢享文化盛宴,也為文藝愛好者提供展示平臺。每年至少開展5次“年味”“粽情”等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包粽子、編五彩繩、中秋賞月,用民俗活動喚醒集體記憶,凝聚家國情懷,讓鄰里關系在協作中升溫。天勝社區堅持以賽會友、以節聚情,各類特色活動熱度持續攀升。象棋賽每年吸引30余名居民參賽,圍觀群眾500余人次,小小棋盤成為鄰里交流新陣地;鄰里節里,百家宴匯集120余戶居民的拿手菜,手工集市展售居民手作300余件;老年節時,健康講座、文藝表演服務200余名長者,讓銀齡群體感受社區溫暖。
匠心織就幸福網
從“初心”出發,天勝社區以“匠心”雕琢服務細節。聚焦居民“急難愁盼”,組建18支志愿服務隊,2669名注冊志愿者化身“文明細胞”,穿梭于社區各個角落。“助老志愿者”為高齡老人、殘障居民跑腿辦事,解決行動不便難題;“環保衛士”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宣傳、衛生死角清理,守護身邊的綠水青山;“理論輕騎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政策解讀、文明知識講進居民心坎,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每年開展120余次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覆蓋超萬人次,文化浸潤如春雨潤物,文明新風在活動中落地生根,社區凝聚力與居民幸福感雙向躍升。搭建“小事快辦、難事共商”平臺,啟動“紅色樓管會”,邀請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物業人員共商共議,凝聚治理合力,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開展“點亮黑樓道”行動,在短短15天內,成功安裝483個聲控燈,顯著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品質,讓居民切實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便利與溫暖。
服務網絡越織越密,民生溫度越聚越濃,居民在推門可見的變化中,觸摸文明質感、共享治理成果。文廟街道天勝社區將始終以初心為帆、匠心為槳,在文明長卷上續寫“民之所盼,行之所向”的溫暖篇章,讓千年文脈與時代新風交相輝映,繪就“萬家燈火皆文明”的幸福圖景。
來源:區委宣傳部 文廟街道
編輯:王露洋
初審:張文琦
復審:佟劍博
終審:佟 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