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沒有發現,陌生電話,特別是推銷電話,接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聽一寫字樓里的電銷員說,他現在打10個電話,9個直接被掛斷,剩下1個可能還沒說兩句問候語,就被一句國罵送走,電話那頭只剩下“嘟嘟”忙音。
我和我的朋友們已經變了,都是陌生電話干脆不接,接起來也是因為閑著沒事兒干,就想找人聊聊天。
這就直接造成電銷行業的新人根本就拿不到業績,平均一周就離職,能熬過三個月的都算老員工了。
現在電銷員很慘,不過很多消費者心里也在咆哮,我們更不想接到電話?
01現在的電銷員,就像在根本沒水的沙漠里挖井。徒勞無功啊
這些可憐的電銷員,尤其是那些剛入行、KPI壓得喘不過氣的新人,已經接近崩潰。
畢竟,電話被拒接的最大沖擊,直接砸向電銷飯碗:
溝通渠道被掐斷、信任感無從建立、效率跌入谷底,這幾乎精準命中了電銷模式的命門。
一旦消費者普遍開啟陌生號碼免打擾,現在的電銷,可能瞬間變成上個時代的營銷方式。
這種事情,想想都讓人絕望:
因為你前腳剛背熟話術、調整好心態準備大干一場,后腳發現話筒那頭,只剩下冰冷的忙音和AI攔截的提示。每天幾百次撥號,換來的不是潛在客戶,而是無盡的挫敗感。
考慮到這種情況,電銷的成交率可能會直接跳水,從業者的收入和信心都暴跌。
更麻煩的是,電銷不像線下銷售,可以靠面對面接觸彌補。電話這端的聲音,想穿透消費者的心理防線,難度堪比登天。
因為信任不是想建立就能建立的:
騷擾電話泛濫、信息泄露擔憂、時間被侵占,哪一樣不成立,溝通直接就“胎死腹中”。
這不是危言聳聽,像很多消費者,手機里裝著攔截軟件,陌生號碼一律屏蔽,就是因為被騷擾怕了。
鑒于此,到那時,難受的可能不只是業績的問題,連堅持這份工作都需要巨大的勇氣。
甚至從某種角度看,傳統的電話推銷,會變成效率低下、人人喊打的代名詞。
02 現在的消費者:對任何陌生來電都抱著高度懷疑態度,甚至直接選擇拒接。
有些朋友看到這,可能在暗暗點頭:
“還好我警惕性高,陌生電話不接,騷擾跟我沒啥關系,清靜了。”
但真的有這么輕松嗎?
表面上看,拒接電話保護了消費者的清靜和安全,免受推銷打擾。
可要真細想,消費者的防御成本其實也不低。
一方面,騷擾電話的升級,就像一場無休止的攻防戰,讓消費者甄別信息、保護隱私的負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
以前騷擾電話少,接個陌生號也沒太大心理負擔;
現在呢?一旦手機響起陌生號碼,第一反應是“又是推銷?還是詐騙?”,緊張感瞬間拉滿——誰還能心平氣和地接聽每一個可能的正常來電?
尤其對于需要留電話辦理業務(如看房、注冊)的人,后續無窮無盡的推銷轟炸已成常態。
你隨便問問身邊人:留了一次電話,裝修、家具、保險、甚至墓地的推銷就蜂擁而至,信息像被扔進了黑市——再來一波AI語音合成的“真人”騷擾,估計手機都得設置成全天免打擾。
更現實的是,很多人把手機號當“隱私堡壘”,覺得不輕易泄露就能安全。
可一旦信息泄露鏈條無法斬斷,騷擾、詐騙、精準推銷——最后不是接不接的問題,是“想清凈都很困難”。
這不是危言聳聽。
參考過去幾年個人信息泄露和電信詐騙的案例,什么時候中招,都說不定。
03 那到底誰更崩潰?
其實,電銷模式本身才是最大輸家!
表面上看,拒接成風,第一波受重創的是電銷員——
畢竟,溝通渠道阻塞,手里的電話名單立馬變成撥號軟件的無效數據。
但要我說,真正需要反思的,其實是電銷這種傳統模式本身。
為什么?
因為當信息獲取方式和溝通習慣全面轉向數字化、個性化,整個營銷的重心、渠道、互動方式都在調頭——
電銷不是慢慢失去效果,而是會被時代淘汰。
最直接的,是信任和合規的問題。
可能有人覺得,電銷需求那么大,怎么會消失?
但現實是,建立信任需要門檻,未經同意的推銷本身就在消耗信任——
一旦法律鐵拳落下、消費者意識覺醒,你手里的客戶名單想合法使用都困難。
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現實已經在上演。
新法規下,未經用戶同意的推銷電話屬于違法,一個違規就會被重罰幾十萬。
且如果消費者拒接成為普遍行為,未來電銷的生存空間,極可能被壓縮到極限。
更殘酷的是,替代渠道正在瘋狂蠶食。
數據顯示,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線上互動方式效果驚人,有美妝品牌線上銷售額是傳統渠道的十幾倍。
等到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天生對陌生電話充滿戒備,更習慣沉浸式的線上體驗,電話推銷還能有多少生存土壤呢?
這是一個值得行業深思的問題。
總的來看就是,電銷員的慘,是當下收入和心理的雙重煎熬。
但電銷模式本身呢?
隨著效果銳減和合規成本飆升,整個模式的價值都在被質疑,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而這,才是行業真正難以逆轉的困局!
只可惜我那電銷員朋友,居然還在堅持撥號,但電話接通一秒即被掛斷。窗外的天色漸漸暗沉,他揉了揉發紅的眼睛,又點向了下一個號碼。
我曾勸他換個行業,別再做這個容易挨罵的行業。可因他的能力,又不想進廠打螺絲,除了這種行業,又有哪個行業能找到工作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