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為了深化學習型干警研究型團隊書香機關建設,為推動審判事業發展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今年起,持續開展“薦書、讀書、品書”活動,期冀廣大干警在工作之余,學會享受獨處時光,汲取知識養分,提升履職能力,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金昌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貢獻法院力量。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倫敦人斯特里克蘭德,事業有成,但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毅然決然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在異國他鄉,用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余生,追求著繪畫夢想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其實是著名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以此毛姆描繪出了一個離經叛道,生前被人唾棄死后卻備受推崇的畫家形象。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感情與理智是這部小說的四大主題。月亮是那崇高又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六便士是英國最小的貨幣單位,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他的行為不禁讓我陷入了深思: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與決心才能拋棄一切,不顧世人的眼光,去追尋自己呢?
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有時候走的時間久了,我不是忘記了初衷,而是妥協于現實。人生總有一條叫理想的漫漫長路,也總有一處叫現實的巍巍高墻。在我看來人生本應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通往“月亮”的路,一條是通往“六便士”的路,還有一條是通往“月亮與六便士”的路,我認為已過不惑之年的斯特里克蘭德正是第一條路上的踐行者,又或者說實際上他是在兩條路上反復橫跳,只不過時間、狀態上他有更明顯更突出的側重。而現在的我走的是第三條,我的頭上是一個“月亮”,我的腳下是“六便士”,而我的生活正是在這“月亮與六便士”的交織中不斷向前,我像是一個低頭趕夜路的人,被現實壓制住的內心的不安和躁動會迫使我抬頭仰望“月亮”,也正是因為頭頂上的月亮,在漆黑的夜里我依然能夠看清腳下的路,繼續低頭尋找生活的六便士。
從某個角度來說,斯特里克蘭德讓我由衷的羨慕,他為了心中的藝術與美,不顧一切,終其一生創造出了心中至美,最終卻讓妻子將其燒毀,我想,這大概是超脫。因為對于大多數的我們,只是心藏月亮欣賞,心房守著六便士過著這一生罷了。
誠然,從世俗的角度看,斯特里克蘭德絕對不算是什么好人,他為了追尋心中的“月亮”,近乎沒有了良知,拋棄妻子,傷害朋友。但是他這種敢于跳脫出世俗,即使食不果腹仍然保持著天真與勇氣卻由衷的讓人驚嘆,他的靈魂是永遠熱烈與滾燙。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即使在世俗的洪流中,我們也應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那顆純心,保持熱愛與追求。人生漫長卻又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有人抬頭看月亮,有人低頭撿碎銀,希望我們都能夠不被世俗磨滅生活的棱角,找到屬于我們的星辰。
供稿:金昌中院第二黨支部 魯美君 編輯:金昌中院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