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伊以沖突,可以說已經打破了伊朗“親美派”對美國、以色列的幻想,畢竟,就連一向以“溫和”為名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都在沖突之中成為了以色列襲擊的目標。因此,如今的伊朗其實已經幾乎沒有了退路,只有認真準備與以色列甚至是美國的下一場戰爭才是正事。就目前的局勢看,雖然伊以達成停火,但是保不齊哪天以色列就會再打過來,伊朗趁著難得的時間空檔盡快發展軍備才是明智之舉。
就在近期,伊朗議會通過了大幅上調軍事預算的國防法案,核心目標是“準備與美國打十年戰爭”。這個法案得到120名議員簽名認可后遞交伊朗議會審核,并得到批準。核心內容只有一條——將2025財年的國防開支,從約157億美元提升到460億美元,等于暴漲200%。很顯然,在伊以沖突之中受到了巨大損失的伊朗在被刺激之后,很有可能要認認真真開始擴軍備戰了!
那么我們知道,伊朗現有的一些武器裝備,在本次伊以沖突之中的表現其實并不好,另外,考慮到中方與伊朗之間的關系,雙方進行一些國防上的合作其實也不足為奇。那么既然如此,伊朗通過巨額國防預算,是否意味著伊朗有可能會加大國外裝備采購力度,此前在印巴沖突之中表現堪稱精彩的殲-10C的機會是否真的來了呢?
筆者認為,以目前所知的消息看,伊朗的這400多億國防預算即便是真的落地,伊朗引進殲-10C的可能性其實也并不是很大。首先來說,按照伊朗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阿什蒂亞尼準將的說法,這筆錢主要用于刺激伊朗國產裝備的發展,畢竟“伊朗軍隊武器自給率高達90%到93%”。,因此,這大量的資金應該大概率會被優先用于伊朗本國的軍工產業發展,伊朗武裝部隊應該會借此采購更多的伊朗國產裝備。至于外購武器,伊朗方面也只是提到了俄羅斯的蘇-35,并未提及殲-10C。可見,伊朗還是對蘇-35戰斗機念念不忘啊!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伊朗的大幅度提升國防預算開支這件事兒呢?客觀上說,筆者對伊朗方面的擴軍計劃并不看好。首先來說,伊朗武裝力量建設最大的問題并不是裝備不夠先進,而是結構的問題。伊朗衛隊、伊朗國防軍之間存在大量的重復建設和勾心斗角,這讓本就捉襟見肘的資源更加難以被有效利用。如果伊朗的“各路山頭”能夠真正意義上被擰成一股繩,那么伊朗的大規模國防資金投入才更有意義。
伊朗武裝部隊的裝備落后,并不是一兩件裝備的落后,而是除了導彈部隊之外的陸海空軍裝備的全面落后。伊朗的陸軍部隊看似龐大,卻沒多少先進坦克,伊朗海軍的“手搓”無人機航母,更是令人一言難盡,伊朗空軍還在拿著F-14當主力。總之,伊朗在武裝部隊建設上“欠賬”太多,恐怕不是幾百億美元和幾年時間能夠補的回來的。
最后就要說到時間了。伊以沖突已經告訴我們,一旦以色列感受到了威脅,其就會立馬毫不猶豫地對伊朗展開軍事打擊。所以,即便是伊朗有心好好進行國防建設,保不齊伊朗這邊剛有一點成績,就會被外力強行打斷。
從伊以沖突之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伊朗最應該做的,就是加強空防力量。先進的戰斗機、防空導彈系統、地面雷達系統等才是伊朗最應該采購的,華而不實的無人機航母,交付困難的蘇-35戰斗機,都不該是伊朗優先級最高的武器研發項目。伊朗現有的S-300已經被證明根本對付不了以色列空軍,更強的S-400一時半會兒俄羅斯為了保障自用也沒法出口。因此,筆者認為,截擊能力強大的殲-10C,防空能力強悍的HQ-9BE和中航工業的反隱身雷達,才是伊朗真正應該采購的裝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