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7月18日訊 近日,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在全國知名心臟介入專家蔡尚郎教授的指導下,成功完成院內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實現了醫院“可降解”冠脈介入技術“零”的突破。
59歲的趙先生因發作性胸部疼痛2年,加重1周于當地醫院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結果顯示其回旋支重度狹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為此,趙先生經多方打聽來到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找到了蔡尚郎教授尋求進一步治療。
根據趙先生的既往結果,蔡尚郎教授為其完善相關檢查后收入院。入院后,趙先生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其回旋支中段彎曲病變,狹窄達85%。蔡尚郎教授與青濱附院心內科專家團隊進行全面評估并與患者本人和家屬耐心溝通后,決定為其行“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據介紹,“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可被人體吸收的材料制成,可以在1年后完成對血管的重塑,同時釋放藥物防止再狹窄,3年左右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被機體吸收,最后血管結構功能完全恢復,實現從“血管再通”到“血運完全重建”的轉變。這種支架不僅避免了傳統金屬支架的永久留存問題,而且能夠更好地恢復血管彈性,降低急性、亞急性和極晚期血栓以及再狹窄等遠期并發癥風險。“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也被業界認為是“介入無植入”理念的代表性技術。
冠脈生物可吸收支架雖然代表了未來心臟治療的方向,但由于其操作技術難度大且適應癥嚴格,在臨床應用中受到了較多限制。蔡尚郎教授在冠脈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植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研究擴大了冠脈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適用范圍,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在蔡尚郎教授的指導下,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專家團隊成功為趙先生在回旋支病變處植入型號2.75*21mm NeoVas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血管造影顯示支架貼壁和膨脹良好。術后,趙先生胸痛癥狀明顯緩解,目前已順利出院。
“冠脈介入治療應用最廣泛的是需要伴隨患者一輩子的藥物金屬支架。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金屬支架已經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選擇。這種生物可降解支架僅需在人體‘服役’1-3年,之后便可以功成身退,讓患者的血管恢復其原來的面貌。”蔡尚郎教授說道。
“可吸收”“不設限”,用更前沿的醫療技術,守護患者的每一次心跳。本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是醫院技術水平的突破,更是推動“介入無植入”理念的實踐,標志著醫院冠脈介入治療邁入了“可降解”時代。
(通訊員 吳文召 汪院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