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幾乎白熱化的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一家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改寫著行業的增長曲線。2025年7月18日,九號公司(Segway-Ninebot)宣布其智能電動兩輪車在華累計出貨量突破800萬臺。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從700萬到800萬的最新增長,僅耗時兩個月。這已是九號電動車連續第二次實現“雙月破百萬”的銷售奇跡。
當一個品牌將“百萬”作為計速單位時,我們討論的已不再是單純的銷售數字,而是一種值得探究的“九號現象”。它究竟是依賴風口起飛,還是源于一套獨特的戰略打法?這800萬臺的里程碑,又將如何攪動未來市場格局?
不止于速度:一個“非典型”玩家的崛起
自2019年正式涉足電動兩輪車領域以來,九號公司便扮演了一個“非典型”玩家的角色。在一個習慣于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的傳統行業里,九號從一開始就錨定了“智能化”和“高端化”的航道。
這一戰略選擇在初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如今的成績證明了其前瞻性。九號不僅連續三年(2022-2024)在全球智能電動車銷量上拔得頭籌,更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連續兩年(2023-2024)問鼎4000元以上高端電動車銷量冠軍。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售出的每10臺智能電動車中,就有7臺來自九號。 這種高度的市場滲透率,讓九號幾乎成了“智能電動車”的代名詞。
“九號用持續刷新行業紀錄的速度跑出800萬臺,靠的不是風口,而是戰略的堅持、組織的韌性和用戶的選擇,”九號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高祿峰在慶祝活動上冷靜地指出,“真正有價值的增長,一定來自于為用戶創造了什么,而不是數字游戲。”
這番話揭示了九號增長模型的核心:避開紅海,創造藍海。當大多數品牌還在續航、價格等單一維度上內卷時,九號選擇了一條更難但護城河也更深的道路——通過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重塑產品的價值。
解碼“九號現象”:技術、品牌與生態的三重奏
800萬臺的背后,是九號精心構建的鐵三角:
1. 以技術構建“天花板”:九號的爆發式成長,離不開其強大的研發體系。從以常州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基地,到在人工智能(AI)、自平衡電摩等前沿領域的持續投入,九號始終致力于定義行業的“技術天花板”。九號公司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張珍源強調,對“真智能、真續航、真科技、真安全”的堅持,是其不斷進化的內核動力。這使其產品在智能化體驗上,與傳統電動車形成了代際差異。
2. 以品牌錨定“心智”:在年輕消費群體中,九號已然成為“首選、首購、首推”的品牌。這得益于其精準的品牌定位和用戶溝通。九號不僅僅是在銷售一輛代步工具,更是在傳遞一種與新世代同頻的科技、潮流生活方式。遍布全國的超8000家門店,不僅是銷售網絡,更成為品牌與用戶直接溝通的觸點。
3. 以用戶構建“綠洲”:2025年初,九號啟動了一項名為“綠洲戰役”的用戶經營戰略。九號公司中國經營事業部總裁何飛龍解釋道,其目標是在渠道、用戶和服務之間建立一個穩固的生態系統,讓九號成為用戶“真正心生向往的唯一選擇”。該戰略計劃在2027年底前,實現“年銷量700萬臺”的跨越,并徹底鎖定品牌在用戶心中的高端地位。這標志著九號的目光已從單純的“出貨量”,轉向了更高維度的“用戶忠誠度”和“品牌向心力”。
千萬目標,機遇與挑戰并存
邁過800萬臺的門檻,九號電動車正全速駛向“千萬臺俱樂部”。然而,前方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
從行業視角看,傳統巨頭如雅迪、愛瑪等也在加速智能化轉型,市場競爭將從“差異化”走向“全面化”。九號能否在對手的追趕下,持續保持其技術和品牌領先優勢,將是其未來最大的看點。
從自身發展看,如何平衡高速增長與服務質量,如何管理好日益龐大的用戶社群,以及如何將“綠洲戰役”的宏大構想真正落到實處,都考驗著這家年輕公司的組織能力和戰略執行力。
九號電動車的800萬臺故事,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范本:在存量市場中,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升維,依然可以開辟出全新的增長空間。
它證明了長期主義的價值,即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堅定地走一條難而正確的路。正如高祿峰所言,九號不會盲目擴張,而是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