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新任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時,罕見地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強烈不滿,并宣布,如果未來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史無前例”的重型經濟制裁:包括對俄商品加征約100%的“二級關稅”,并重啟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這一表態,標志著川普在外交策略上出現明顯轉向,也意味著美國對俄態度趨于強硬。
“50天倒計時”:川普亮出最后通牒
川普在公開講話中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里,他試圖以“溫和施壓”方式敦促俄羅斯停火,為和平創造條件,但“好言相勸”并未換來普京的克制。相反,俄軍在烏克蘭的攻勢愈加猛烈。川普指責普京“白天說得很好,晚上卻繼續轟炸烏克蘭”,并表示“連第一夫人都提醒我不要再相信普京的話”。
顯然,川普感到自己被“戲弄”了。他在會談中表示,若50天內俄烏戰爭沒有實質性降溫,將立即采取雙重策略:對俄實施經濟重壓,并加大對烏軍事援助力度。核心手段之一,是支持由資深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提出的《2025年對俄制裁法案》(S.1241)。
《2025制裁法案》:美國最嚴厲的“二級制裁”
這項法案的核心在于施加“二級制裁”:即不僅對俄羅斯本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原計劃為500%,川普口頭調整為約100%),還對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貿易的國家進行聯動制裁。例如,若某國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或其他原材料,其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也將面臨懲罰性關稅。
該法案在參議院獲得了80多位兩黨議員支持,遠超半數門檻,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也表態支持,一旦執行,其影響范圍將遠超以往任何一輪對俄制裁。
這種“牽一發動全身”的制裁方式,被認為是要從根本上切斷俄羅斯戰爭經濟的資金來源。
軍援回歸:烏克蘭有望獲得大批攻擊性武器
川普不僅提出經濟制裁,還表示將恢復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援助,尤其是在北約出資的前提下,美國提供武器、由北約協調運輸方向。他強調:“美國不白送,北約掏錢,美國供貨。”
據北約秘書長呂特透露,這一計劃初期包括價值約100億美元的武器訂單,將用于支援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和彈藥。
其中可能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但方式更為靈活:“愛國者”系統可能通過“互換”方式由其他國家調配,川普稱,“訂購的17套系統,部分或全部可以快速運往烏克蘭。”實際推測應為17部發射裝置。
此外,還包括先進的攔截無人機武器系統,如郊狼(Coyote)、走鵑(Roadrunner)等,特別是高性價比的APKWS II(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這是一種以美軍現役九頭蛇70毫米火箭彈為基礎的激光制導武器。
對抗無人機飽和攻擊:小而強的“精確打手”
在2024年2月烏克蘭首次公布使用“吸血鬼系統”擊落俄軍無人機的畫面后,西方軍事專家對這種火力密度大、成本低、反應快的系統給予高度評價。APKWS II成本僅為3.5萬美元,相比于動輒數十萬美元的響尾蛇(AIM-9)或海麻雀(RIM-7)空對空/艦對空導彈,攔截同類目標的性價比極高。
更重要的是,APKWS II可掛載于F-16戰斗機,一個戰機可攜帶兩具七聯裝發射器,火力密度遠超傳統空對空導彈。若美方未來能向烏軍交付F-16專用空射火箭發射器,將極大提升烏軍空中壓制與反無人機能力。
俄軍攻擊升級:無人機“群狼戰術”襲擾前線
7月9日,俄軍發動了本輪戰爭以來最密集的一輪攻擊:728架無人機與13枚導彈齊發,目標涵蓋烏克蘭多個地區。這一輪攻擊的主角,是俄方自研改良的“天竺藍2”型無人機——其原型是伊朗“見證者-136”,但性能已經大幅增強,包括:
彈頭重量從40公斤提升至90公斤;
改用玻璃纖維外殼,更輕、更強;
配備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可使用多種衛星信號);
具備電磁誘餌、干擾誘導、防雷達反擊等能力;
可掛載攝像偵察設備,進行引導式攻擊。
此外,俄軍還在“誘餌型”無人機中植入信號定位裝置,通過引誘烏軍雷達開機,再以巡航導彈或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精確打擊防空陣地。一旦烏軍雷達陣地暴露,據稱5分鐘內就會遭遇遠程打擊。
這種“蜂群+追殺”的戰術顯然對烏克蘭防空資源造成巨大消耗。川普政府正試圖通過提供更多反無人機裝備與廉價攔截武器,彌補這一短板。
政治與戰爭:川普的算盤能打響嗎?
川普近日的強硬表態背后,是其試圖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在外界對他“親俄”標簽仍未散去的背景下,他急于以強勢姿態證明:美國不僅有能力主導戰爭走向,也有意愿通過實力解決沖突。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迅速回應,接見美方特使凱洛格,并表示雙方已討論深化防空系統合作、聯合軍工生產及對歐盟軍援體系的整合。他呼吁抓住當前時機,將美方推動的新一輪制裁與援助方案,轉化為戰場上的突破口。
據Axios等美媒披露,美國內部正在評估對烏提供更具打擊力的先進武器選項,包括ATACMS戰術導彈,甚至不排除未來考慮提供“戰斧”巡航導彈或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對面導彈”(JASSM)。不過,后兩者屬于高度敏感技術,目前僅向少數核心盟國開放,是否對烏釋放仍存較大政策與安全考量。
川普的算盤,是在不擴大戰爭風險的前提下,加快戰事“收尾”,同時鞏固美國在北約與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地位。這種姿態能否轉化為實際成果,仍有待觀察。
結語:戰爭的變局,和平的博弈
川普的“50天通牒”是否能促成俄烏停火,仍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戰場的火力正在升級,制裁的牌也已擺上桌面。烏克蘭戰爭不再只是東歐地區的沖突,它正演變為全球外交與軍事布局的大棋局。各方的每一次表態、每一筆援助、每一次空襲,都是權力與戰略博弈的縮影。
在這場長達兩年多的沖突中,和平的希望似乎總是遙不可及。但這一次,或許是轉機,也可能是風暴前的寧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