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在白宮宣布“歐洲將為美國武器買單”時,他沒想到五個重要成員國代表會同步按下拒絕鍵。這場由百億軍火訂單引發的北約內爆,正將美國領導的西方體系推向更危險的深淵。
7月14日特朗普宣布“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主要內容為美國將敞開了向烏克蘭提供先進武器,但所有武器將會由北約國家買單,美國不會為此花費資金。
不到一個星期,法國、意大利、捷克、匈牙利、波蘭五國均公開拒絕,拒不加入這一計劃。。這場集體叛逃,暴露了北約深層的利益裂痕。
法國是帶頭“跳反”的那一個,法國高級官員直言,“巴黎不會出資購買美國武器”,馬克龍堅持歐洲必須通過本地采購建立自主國防工業;
意大利國防部聲明只提供“本土或歐洲生產武器”,未來十年對美采購僅限F-35戰機等必要武器。意大利媒體披露,該國軍費預算僅能維持F-35隱身戰斗機的采購,無力承擔額外援烏開支;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劃出紅線,稱“匈牙利的資金、武器和士兵絕不流向烏克蘭”;
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提出致命方案:“用凍結的300億俄資產購買武器,而非北約資金”;
捷克總理菲亞拉也對媒體明確表示,捷克現階段不會參與這一計劃,而是專注于以其他方式向烏克蘭提供支持,暗示本國軍工產能已達極限。
拒絕浪潮背后是經濟現實的重壓。要知道,法國、意大利、波蘭、匈牙利、捷克,在北約集團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法國、意大利、波蘭三國。這三個國家的軍力最強,裝備最先進。離開了法國、意大利、波蘭的支持,北約集團的裂痕就已經無法再掩蓋。
當德國牽頭八國采購美國“愛國者”導彈時,馬克龍當場退群:“歐洲人湊錢給美國軍火商?他不參與!”其底氣來自法意聯合研制的防空系統,以及法國完善的軍工體系。
至于能源進口,法國一直在采購俄羅斯的天然氣,甚至還轉售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家。這其中的一大緣由在于,在俄烏沖突爆發的第一年冬天,美國天然氣商以超過市場價格三到四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售天然氣,法國還不得不買,這令馬克龍耿耿于懷。
特朗普本想利用普京來收割歐洲,并威脅讓俄羅斯出兵進攻歐洲,以此來逼迫北約國家提升軍費在GDP中的比重。但特朗普沒想到,在利用普京的過程中,他居然棋差一著。
當北約內訌之際,莫斯科亮出終極底牌。7月17日,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向塔斯社發出震撼警告:“西方已對俄發動全面戰爭,必要時俄羅斯將先發制人打擊!”
這份聲明直指特朗普的“50天通牒”,若俄烏未在期限內停火,美國將對俄實施100%關稅及次級制裁。梅德韋杰夫斥之為“西方病態優越感的體現”。北約五國的“跳反”,表面是軍費分攤之爭,實則是美國單極秩序崩塌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