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入伏,今年竟是“晚入伏”,老農直犯愁。入伏時間咋算?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定日子。
今年夏至6月21日,入伏7月20日,隔了29天。
按老規矩,超25天算晚伏,農歷六月廿六也對得上。
近十年頭回見,今年三伏就30天,比往年短一截。民間早有說法:“晚入伏熱死?!保犞桶l怵。
另句農諺更直白:“晚入伏旱裂田”,莊稼怕干渴。
有人說老理沒科學,可地表積熱久,熱起來沒商量。去年鄰縣晚伏天,玉米葉子卷成條,減產近兩成。今年閏六月,老話“一年倆六月,伏天熱死?!?,更讓人慌。
伏天短就不熱?
未必!
集中放熱更熬人,秋老虎或來補刀。
南方高溫高濕,北方干熱少雨,南北都得防。
玉米灌漿正需水,高溫一曬,地縫能夾腳,咋保收成?
村頭張大爺說:“早備水泵晚澆地,別等苗蔫了才著急?!薄澳阜笔巧??
入伏日農歷偶數,今年廿六,算母伏。
農諺“母伏兇”,說濕熱更重,可有人說這是老講究。熱歸熱,準備不能松。
井里多蓄水,瓜棚搭遮陽網。去年李嬸家沒防住,西瓜曬裂半畝地,心疼得直抹淚。
伏天“宜伏不宜動”,晌午別下田,中暑可就麻煩了。
老祖宗的話未必全準,可熱天準備不能松,這是實在理。伏天將至,您家地里準備得咋樣?留言聊聊咋防熱。
農諺僅供參考,具體天氣還得看預報,別光信老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