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通過社交平臺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輸美商品加征30%關稅,理由是歐盟長期對美施加貿易壁壘導致美國逆差擴大。這一動作讓跨大西洋貿易關系驟然收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回應稱,此舉將破壞雙方供應鏈,損害企業和消費者利益,歐盟會優先談判,但也準備在8月1日前未達成協議時采取反制。法國總統馬克龍態度更硬,批評特朗普在數周談判后單方面加碼,要求歐盟展現捍衛利益的決心,甚至提議動用反脅迫工具加速報復。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則相對溫和,強調當前地緣局勢下沖突無意義,呼吁通過善意達成協議。德國汽車廠商如寶馬、奔馳已主動接觸美國商務部,試圖通過對美投資換取關稅豁免。
特朗普(資料圖)
歐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德國關注汽車出口,愛爾蘭擔心制藥業,匈牙利、意大利因與特朗普意識形態親近,可能在談判中持不同立場。盡管分歧存在,歐盟整體仍傾向團結應對——原計劃對210億歐元美國商品的反制措施被推遲,更大規模的950億歐元反制方案也未啟動,為談判留出空間。
歐美經貿深度捆綁,是沖突難升級的關鍵。雙方在汽車、制藥、航空等領域供應鏈高度交織。若30%關稅全面實施,歐盟商品進入美國成本驟增,消費者負擔加重,還可能拖累全球經濟。美國企業同樣依賴歐盟市場,此前歐盟對美威士忌、哈雷摩托加征報復性關稅,已讓不少美國企業吃盡苦頭。
地緣政治考量也約束著雙方。歐盟是美國北約核心盟友,安全合作對雙方至關重要。特朗普雖用“極限施壓”逼盟友讓步,但目標并非徹底破壞同盟關系。歐盟清楚,在應對俄烏沖突等挑戰時,維持與美國伙伴關系更符合自身利益。此前歐盟提出“零對零”工業品關稅方案,暫停部分報復性措施,已釋放克制信號。
特朗普(資料圖)
這些信號指向一個趨勢:歐美雖因關稅劍拔弩張,但經濟依賴、金融風險和地緣需求讓全面貿易戰概率降低。歐盟內部雖存分歧,卻仍以“談判優先”應對;美國在施壓同時,也釋放緩和信號。
美方談判團隊近期動作頻繁。財長貝森特公開表示“談判態勢良好”,稱中美“有共同利益”,還透露已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將其視為談判進展的一部分。
回到中美經貿領域,近期動態值得關注。貝森特接受采訪時安撫市場,“不要擔心8月12日這一日期”——這里指的是美中5月12日宣布的暫停加征部分關稅90天截止日。他希望盡快與中方會面,地點可能在第三國,時間或在下月初,強調“我們還在努力”。
英偉達H20芯片獲出口許可,是美方釋放的積極信號。貝森特證實這一進展,稱此類許可是談判內容之一,暗示技術限制可能隨談判推進逐步調整。美方代表團計劃下月與中方磋商。
特朗普(資料圖)
中美經貿關系曾因關稅、科技限制等問題持續緊張,但近期美方態度微妙變化值得觀察。從批準芯片許可到釋放談判意愿,從貝森特的“良好態勢”表態到代表團籌備,都在傳遞一個信息:美方在施壓盟友的同時,也在調整對華策略。
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現實,讓任何單邊行動都可能反噬自身。歐盟對美出口依賴、美國企業對歐市場需求、中美產業鏈深度交織,都構成制約沖突的“安全網”。盡管特朗普政府習慣用關稅施壓,但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全面對抗的成本遠超收益。
對中美來說,近期互動釋放的積極信號,或為雙邊關系注入新動力。從芯片許可到談判計劃,從貝森特的“示好”到代表團籌備,都在表明美方希望在某些領域達成妥協。盡管分歧仍在,但務實的目標是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重回穩定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