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黑龍江河鋼人民醫(yī)院ICU主治醫(yī)生王野虓(xiao)分享的一段視頻,心里哇涼哇涼——他接診了一個20多歲小伙子,體檢拍CT時發(fā)現(xiàn)小伙天靈蓋里竟然扎了根針。
小伙子都蒙逼了,完全不知道咋回事。
而醫(yī)生分析這針在小伙腦子里起碼待了十幾年,估摸著是在他不記事的時候被人扎進(jìn)去的。
你敢想嗎?這針是誰扎的,又為啥要扎?
王醫(yī)生分享了幾個同行在接診中遇到的類似情形,有患者的腦袋里被扎進(jìn)去一堆針,還有一根中性筆頭。
也有患者的面部骨頭縫里,也發(fā)現(xiàn)過針。
王醫(yī)生在最后提醒大家:家里有孩子的,親戚朋友來了要多個心眼。
他沒有確切證據(jù),因此只能說得很隱晦。干這事的不是陌生人,不是仇敵,大概率是身邊的熟人。
要么嫉妒別人孩子聰明,要么眼紅人家過得比自己好,就趁著孩子小不懂事,下這種死手。
活了這么多年,見過職場傾軋,聽過商業(yè)互坑,卻怎么也想不到,最陰狠的刀,竟會來自本該最親近的人。
恨你有,笑你無,這類人性的惡,竟然可以到達(dá)這種程度。
大家都知道我有個當(dāng)警察的球友,他也說過一個離譜的是:有戶人家生了對雙胞胎,滿月時請親戚吃飯,席間一個遠(yuǎn)房表姐特別“熱心”,抱著孩子不肯撒手,又是喂奶又是換尿布。后來孩子頻繁哭鬧,送醫(yī)院一查,發(fā)現(xiàn)肛門里被塞了半截牙簽。
抓到人時她還撒潑打滾,說就是看不得人家兒女雙全。朋友深深嘆了口氣,嘬了口酒,“你說這叫什么事?都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戚,至于嗎?
至于嗎?可現(xiàn)實比咱們想得還要殘酷。這些年類似的事就沒斷過:育兒嫂嫌棄嬰兒吵鬧沒法休息,偷偷給孩子喂安眠藥;鄰居大媽看不得別人家孩子成績好,趁家長不注意往牛奶里摻洗潔精;甚至有親姑姑,因為自己生不出兒子,把侄女騙到山上差點活埋。
你可能覺得這些是極端案例,可仔細(xì)想想,生活里那些“小動作”難道不常見嗎?你升職了,同事陰陽怪氣說“肯定走了后門”;你買房了,親戚酸溜溜地講“貸款壓力大吧,別到時候還不上”;你孩子考上重點學(xué)校,朋友圈里總有人評論“現(xiàn)在讀書好有啥用,還不是給人打工”。
這些話聽著像玩笑,其實都是惡意的試探。就像溫水煮青蛙,如果你不早點發(fā)現(xiàn)并反擊,等你反應(yīng)過來時,那根“針”可能已經(jīng)扎進(jìn)你身體里了。
有一句實話,很少有人知道。
不記得在那篇文章看到過一句話,說:這年頭,陌生人害你圖啥?反倒是身邊人,知道你家底,清楚你軟肋,捅刀子一捅一個準(zhǔn)。
我深以為然,越是熟人,作惡可能性越大,因為‘人性’這東西,有三種心理上的缺陷。
第一種是“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的毒瘤心態(tài)。
就像上學(xué)時,總有人見不得你比他多考一分,偷偷藏起你的課本;上班后,同事看不得你受領(lǐng)導(dǎo)器重,故意在項目里埋雷。這種人自己過得不如意,就見不得別人好,把日子過成了“比慘大賽”,你要是敢過得比他強(qiáng),他就敢跟你同歸于盡。
第二種是“憑什么你有我沒有”的嫉妒本能。
心理學(xué)上有個“鄰里效應(yīng)”,說人更容易嫉妒身邊的人。你工資原本5000,今天漲到6000很高興,告訴了關(guān)系較好的同事。同事表面上替你高興,但晚上可能會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你憑啥漲工資。這是一種嫉妒,而且一旦失控就會變成惡。
就像鶴崗那個案例里,扎針的人未必跟對方有深仇大恨,可能就是看人家生了兒子,自己生了女兒,心理不平衡,惡念就起來了。
第三種是“披著羊皮的狼”的偽裝術(shù)。
這些人平時看著比誰都和善,逢年過節(jié)提著水果上門,孩子生日包著大紅包,可背地里早就把你家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等你放松警惕,他們就露出獠牙。就像那個給雙胞胎塞牙簽的表姐,平時總說“孩子真可愛,我?guī)湍銕А保Y(jié)果趁人不備下黑手。
前幾天刷到個視頻,上海某小區(qū)業(yè)主因為鄰居家陽臺種的花比自己家好看,竟然半夜爬過去把花全拔了。評論區(qū)有人說“至于嗎”,底下一條回復(fù)扎心了:“你沒窮過,不知道有些人的世界就這么大,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好一丁點兒。”
跟一個心理咨詢師朋友聊起腦子被針扎的事,他卻說正常,可以理解:現(xiàn)在來咨詢的人里,有三分之一都存在“病理性嫉妒”。“他們不是恨別人壞,是恨別人好。”
朋友嘆了口氣,“就像那個扎針的人,現(xiàn)在都找不到兇手,而兇手可能至今都不覺得自己罪大惡極。反而心里想的是:誰讓他家那么得意,活該。
說到這兒,估計有朋友們要坐不住了:難道以后就不讓孩子接觸外人了?倒也不必這么極端,但有些“心眼”必須得有。
第一,別把孩子當(dāng)“炫耀工具”。 朋友圈少曬孩子成績、家產(chǎn),親戚聚會別總吹噓“我家孩子多聰明”“我老公多能賺錢”。你以為是分享喜悅,在有心人眼里就是“拉仇恨”。就像那個哈佛女孩事件里說的,“你越是得意,別人就越想把你拉下來”。
第二,警惕“過度熱情”的熟人。 記住一句話:正常的關(guān)心是適度的,反常的熱情是有目的的。如果某個親戚朋友突然對你家孩子特別“上心”,總找借口單獨帶孩子出去,或者送一些不合常理的禮物,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不是說要疑神疑鬼,而是為人父母,總得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早點教會孩子“認(rèn)慫”。 別總跟孩子說“要善良”“要分享”,也得告訴他“如果有人讓你不舒服,一定要拒絕”“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吃”“哪怕是親戚,也不能隨便摸你的隱私部位”。孩子的直覺往往比大人準(zhǔn),他們要是說“不喜歡那個叔叔阿姨”,千萬別不當(dāng)回事。
第四,法律的刀要磨得更鋒利。 現(xiàn)在對這類惡性案件的懲罰還是太輕。就像往孩子身上扎針,要是沒造成重傷,可能也就判幾年。那些藏在暗處的惡人,就是算準(zhǔn)了“法不責(zé)眾”“量刑太輕”,才敢肆無忌憚。什么時候讓這些人知道“伸手必被捉,捉了必嚴(yán)懲”,他們才會真正害怕。
活到四十歲,越來越覺得,人性這東西,不能細(xì)想,也不能不防。
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沒底線;可以信任,但不能沒心眼。就像老話說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也別因為這些事就對世界失望。畢竟大多數(shù)人還是好的,這個世界雖然有陰影,但光永遠(yuǎn)比黑暗多。
最后送給大家一段話,也是我常跟自己說的:
“你過得好,不是錯;別人過得不好,也不是你的責(zé)任。
但一定記住,別在弱者面前炫耀你的幸福,更別在暗處低估了人性的惡。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