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和火箭的這場夏季聯賽,比分其實不是重點,球迷的關注點都在楊瀚森身上,這個2米18、手感柔和、身板結實的新秀,7投3中,拿了8分8板5助攻3蓋帽,數據不算炸裂,但場上的存在感就像一塊大磁鐵,把鏡頭和話題都吸了過來,賽后綠軍記者Chris Mannix的一番點評直接把話題推上了熱搜,他說楊瀚森身上有姚明的影子,但又比初入聯盟的姚明更靈動,這話一出,球迷群里立馬炸開了鍋,有人說他是下一個姚明,有人覺得他像“國產約基奇,還有人直接拿他和申京、薩博尼斯對比,這種“對噴其實很有意思,背后反映出一個問題——楊瀚森到底是什么類型的中鋒,他的天賦到底值不值開拓者16號簽的期待。
先說說數據,夏聯四場打下來,楊瀚森場均10.8分5.3板3.8助攻2.3蓋帽,這個數據很實在,不是靠刷出來的,而是每場都能交出穩定輸出,最關鍵的是他的助攻和蓋帽,很多中鋒新秀要么只會搶籃板,要么只會內線吃餅,像楊瀚森這樣能在高位策應、外線三分、內線封蓋全能型的,放眼最近幾年選秀,確實不多見,Chris Mannix那句“楊瀚森是姚明和約基奇的結合體,雖然聽著有點夸張,但你要說他沒一點依據,好像也說不過去——畢竟他有姚明的身高和扎實下盤,也有約基奇的傳球視野和點外線的能力。
姚明在剛進聯盟那會兒,其實也沒那么多低位硬剛的動作,反而敢帶球突破、轉身、上籃、單手扣,這些畫面現在回看都是經典,只不過后來范甘迪來了,讓姚明增重,主攻低位,這才把他慢慢“定型,也導致姚明后期傷病纏身,尤其是下肢壓力太大,楊瀚森現在和姚明新秀年有點像,身高臂長、步伐靈活、下盤結實,上肢還是偏瘦,籃板和對抗不是吃虧,但也不算絕對強勢,這種身體條件,其實更適合現在的小球和高位策應打法,你說巧不巧,約基奇就是靠這個體系打出了MVP級別的統治力——不靠爆發力,靠球商和手活,楊瀚森的傳球天賦明顯是天生的,隊友們跑位,他就能第一時間找到,哪怕是夏聯臨時拼湊的陣容,和他搭檔都能打出流暢配合,這種球感在大個子里非常稀有。
當然,吹歸吹,楊瀚森現在還遠遠談不上和約基奇同級,體能、對抗、經驗這些都是硬傷,尤其是上肢力量,如果不補起來,進NBA常規賽之后容易被針對,籃板和低位頂人時可能會吃虧,這已經不是秘密,連Chris Mannix都提到這個問題,不過楊瀚森的優勢也很明顯,他有一雙超級大手,手長25.4厘米,比倫納德還長,手寬也一樣,這種手型在NBA中鋒里絕對是“開掛級別,持球、控球、搶斷、蓋帽都能占便宜,很多中鋒就是因為手小,球經常脫手,楊瀚森基本不會有這種煩惱,只要力量練上來,內線強打和籃板提升一個檔次也不是難事。
外界的聲音其實也很分裂,一方面,開拓者選擇楊瀚森,很多美國本地專家還在質疑,覺得用16號簽選一個中國大個子可能是“賭博,但你看夏聯打下來,連約基奇本人都在采訪里點名說“我一直有留意楊瀚森在夏季聯賽的表現,我認為他表現非常全面,這就很有說服力了,畢竟中鋒位置現在已經不是單純拼藍領,像安東尼-戴維斯這種頂級藍領,雖然在場上能做苦力,但進攻端更多是“終結點,而楊瀚森明顯有“持球大核的氣質,能持球推進、策應分球、擋拆順下、三分線外投籃,甚至還能自己造機會,這種屬性對比過去的四大中鋒,打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換句話說,他更像是“場上指揮官,有點像火龍家族的基石型球員。
輿論場上也很有趣,很多國內球迷已經在和申京、薩博尼斯做比較,其實沒必要,如果拿楊瀚森和約基奇菜鳥賽季對比,目標感會更明確一些——80場比賽,首發55場,場均21分鐘拿9.9分7籃板2.4助攻,命中率51%,三分33%,這個模板放現在的楊瀚森身上并不過分,開拓者陣容里,他拿到穩定20分鐘以上沒什么懸念,唯一要看的是他能不能把自己的上肢力量和對抗提升上去,別像姚明那樣,后期因為身體負擔太重影響了出勤。
最后回到賽場本身,這一批新秀里,能像楊瀚森這樣在夏聯就展現出多面屬性的,確實不多,開拓者這筆選秀暫時看是穩賺不賠,未來究竟能不能打出“姚明+約基奇的綜合體,還是得看后續開發和球隊定位,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楊瀚森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中鋒,球感、視野、投籃、傳球、協防都在線,只要身體跟得上,未來的上限絕對值得期待,球迷們當然可以興奮,但也別太著急“封神,畢竟NBA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