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持續3年多的俄烏戰爭打響了現代無人機大規模作戰的開端,那么哪款無人機在這場戰爭中功勞最大?是美國的彈簧刀?俄羅斯的柳葉刀?還是土耳其的TB2?可能都不是,真正功勞最大的應該是伊朗的“小摩托”Shahed-136,它不僅介入戰場早,成為俄羅斯扭轉戰局的關鍵武器,而且它足夠便宜,生產簡便,俄羅斯在2023年從伊朗引進生產線后已經達到月產3000架以上的產能,成為目前攻擊烏克蘭最為猛烈的無人機!
Shahed-136的成功世界第一武力的美國也非常覬覦,也因此它開始琢磨如何獲得同款的武器——由亞利桑那州的Spektre Works公司牽頭研發的“盧卡斯”(LUCAS),就為美國提供了一種模塊化、經實戰檢驗且低成本的無人打擊平臺,其設計目的是應對由伊朗和俄羅斯推動的新興無人機戰爭趨勢。
為戰略性地對抗在烏克蘭和中東地區聲名鵲起的伊朗Shahed-136無人機,美國正式公布了“盧卡斯”(即“低成本無人作戰攻擊系統”的綜寫)——這是一種高性價比的下一代無人機,旨在主導未來的戰場。
7月16日,這款作戰無人機在五角大樓一場備受關注的多域自主系統展覽上亮相,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親自查看了該平臺。“盧卡斯”是五角大樓一項更廣泛計劃中的關鍵一步,該計劃旨在增加可負擔得起、可擴展且隨時能投入戰斗的無人系統在多個作戰區域的部署,尤其是在印太地區,那里的無人機作戰和分布式行動正迅速成為新常態。
“盧卡斯”由總部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國防創新企業Spektre Works公司研發,屬于3類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UAS)——這一類別專指重量低于600公斤、能夠在中等高度和較遠航程運行的無人機。
Spektre Works公司在其官方發布的消息中強調:“‘盧卡斯’是一種可靠且經濟高效的3類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設計用于在惡劣環境中運行,且對后勤的需求極低。”
憑借模塊化、開放式架構設計,“盧卡斯”支持多種任務配置,包括情報、監視與偵察(ISR)、戰術打擊、電子戰以及戰場通信中繼——為軍事規劃者提供了類似“瑞士軍刀”般的多功能性。
在自殺式配置下,“盧卡斯”模仿了伊朗Shahed-136的作戰理念,但在適應性、可重復使用性以及在美國和盟國部隊中的系統集成潛力方面更具優勢。“盧卡斯”的獨到之處在于,它能無縫融入五角大樓的多域無人系統通信(MUSyC) Mesh網絡,使其可以充當通信中繼樞紐——這在衛星或地面通信受到干擾的復雜環境中至關重要。
這使得“盧卡斯”成為聯合作戰和聯盟作戰中的戰略性資產,能夠在高威脅區域(如南海或美國印太司令部責任區內的其他地區)實現美國與盟國部隊之間的實時安全通信。
“盧卡斯”支持多種發射配置,最值得注意的是火箭輔助起飛(RATO)和車載快速部署,確保其能夠在基礎設施極少的偏遠或前沿部署地點運行。
這種能力與美國國防部推動的“遠征自主性”相契合——即在不依賴固定機場或漫長后勤鏈的情況下投射致命空中力量的能力,這在與實力相近的對手發生沖突的時代是必不可少的。
Spektre Works公司已確認,“盧卡斯”已完成測試階段,現已準備好進行全速生產,預計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整合到美國及其盟國的無人機機隊中投入使用。“盧卡斯”的出現反映出五角大樓內部一個日益清晰的認知:未來的空中優勢可能不再僅僅依賴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隱形戰斗機,還在于成群的廉價、智能且致命的無人機,它們能夠飽和攻擊敵方防空系統、進行持續監視,并以最低的人員風險實施精確打擊。
伊朗的Shahed-136無人機——據信每架成本約為2萬至4萬美元——已在烏克蘭戰場上展現出強大的戰場適應能力和心理威懾力,常通過蜂群戰術壓制烏克蘭的防空陣地。盡管“盧卡斯”的確切成本數字尚未公開,但國防分析人士推測其價格遠低于10萬美元,這使其成為一種可大規模部署的經濟可行平臺。
在作戰方面,“盧卡斯”既可以作為獨立的巡飛彈使用,也可以作為更大殺傷鏈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進一步增強其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場景和沿海作戰中的戰場效用。
“盧卡斯”的公布時機尤為重要,因為大國之間的無人機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且作戰理念正朝著“可損耗”空中力量轉變——這類系統特意設計為可消耗,但能有效削弱敵方能力。
美國軍事戰略家認為,像“盧卡斯”這樣的平臺對于未來在高強度沖突地區的行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與臺灣相關的突發事件中,無人機機隊的數量和韌性可能會改變局勢走向。此外,“盧卡斯”或許還能成為實現人工智能驅動自主瞄準的一塊墊腳石,讓作戰人員能夠選擇部署可長時間巡飛、自主選擇目標并在無需操作員實時輸入的情況下執行任務的智能彈藥。
隨著美國急于縮小與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等對手之間的戰術差距,“盧卡斯”的部署凸顯出五角大樓正轉向一支更具分布式、去中心化且無人機占比更高的部隊態勢。“盧卡斯”還與美國在“復制者計劃”下的持續努力相契合,該計劃旨在未來24個月內部署數千架低成本、具備人工智能能力的無人機,以對抗中國快速現代化的武裝力量。
對于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友而言,“盧卡斯”不僅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動能打擊選擇,還為多域互操作性提供了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對于那些面臨無人機飽和威脅或需要經濟實惠的威懾能力的國家。
美國軍工復合體堅信,未來的戰爭勝利不僅依靠F-35隱形戰斗機或B-21轟炸機,還將依靠像“盧卡斯”這樣靈活、模塊化且適應性極強的無人機機群,它們能夠迅猛、精準且智能地實施打擊。
在這個新的無人機戰爭時代——成本、數量和人工智能驅動的自主性可能比單純的平臺先進性更具決定性——“盧卡斯”很可能代表著美國戰場創新的先鋒。
隨著從烏克蘭到南海的全球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且無人機技術成為現代軍事策略的核心,“盧卡斯”的推出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不僅在迎頭趕上,更在為下一代空戰定下基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