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從上臺之后就沒有消停,不斷向國際上砸出政策大棒,產生了不少的影響。
只是沒有想到,發出加稅通知沒多久。7月16日,特朗普再次推出關稅新政,向150個國家統一征收10%或者是15%的關稅。
而這次修改,給中國帶來了特別的關照,直接將關鍵資源的關稅加高到了93.5%,特朗普究竟想干什么?
150國統一加稅
7月16日,特朗普再次推出新關稅政策,覆蓋范圍之廣令人咋舌。他明確表示,目標鎖定在150多個并非大國且與美國商業往來不多的貿易伙伴身上,計劃征收10%或15%的關稅。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透露,特朗普設定的8月1日最后期限,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催生了一波緊張忙亂的沖刺式談判潮。
不過,細看這份名單,統一加稅的表象下暗藏。對于被視為次要貿易伙伴的國家,稅率并非鐵板一塊:越南面臨20%的關稅,歐盟承受15%到20%,巴西更是高達50%。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更為復雜,特朗普暗示將維持對其25%的關稅,而印度則正奮力通過談判試圖避免26%的高額稅率。
這種差異化的稅率設計,被廣泛解讀為特朗普慣用的極限施壓談判策略,先拋出高額要價,為后續的討價還價預留空間。
美國前談判代表林斯科特在評論印度談判時便指出,印度已經作出諸多讓步,這正是高壓策略下可能產生的效果。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社長今村卓則悲觀地認為日本在談判中手中的牌所剩無幾。
這種高壓態勢下,所謂的談判空間更像是一張由特朗普單方面主導的牌桌。
可以預見,即便歐盟、日本等經濟體坐上談判桌,在特朗普強勢的交易藝術面前,其議價能力也將大打折扣,爭取適度降低稅率或許已是現實目標。
當全球大多數貿易伙伴正疲于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關稅風暴時,中國卻面臨著一種截然不同的特殊待遇。
中國石墨遭“特別關照”
在特朗普此次廣撒網的關稅新政中,中國石墨產業被精準狙擊。美國商務部于7月17日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征收高達93.5%的初步反傾銷稅。
其理由是聲稱中國產品存在不公平補貼和以低于市場平均價格在美國銷售。
這一裁決直指新能源產業的核心命脈,石墨是制造鋰離子電池負極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其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和耐高溫性,使其在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次征稅涉及2023年價值約3.47億美元的進口產品,覆蓋碳含量不低于90%的各類陽極級石墨材料,疊加現有稅率后,實際稅負將達到驚人的160%。
回溯今年上半年的中美經貿交鋒,不難發現特朗普此次對華出手顯得尤為謹慎。2月初其簽署行政令對華加征10%關稅后,僅三天就遭到中方對美煤炭、液化天然氣、原油、農用機械等產品加征10%-15%關稅的有力反制。
后續數月美方雖持續加碼,但當中國展現出對稀土出口這一戰略資源的管控能力時,美方態度迅速軟化,最終雙方于5月重回談判桌,同意將關稅回調至10%。
這次僅隔兩月便針對中國新能源上游核心材料石墨再燃戰火,其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鏈發展、爭奪新能源領域主導權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
可是,這記看似針對中國的重拳,其產生的劇烈震蕩卻迅速傳導至全球產業鏈,尤其是依賴穩定供應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160%關稅的沖擊波
美國對中國石墨加征超高關稅的決定,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入巨石,瞬間在全球資本市場和供應鏈體系中掀起滔天巨浪。
消息一出,中國相關電池材料供應商股價應聲下跌,而北美及亞太地區的部分競爭對手股價則大幅飆升。澳大利亞石墨供應商西拉資源公司股價盤中一度暴漲38%,創下近一年來的最大單日漲幅;韓國電池材料巨頭浦項未來M公司股價也猛漲24%。
這清晰地反映出市場預期,超高關稅將迫使供應鏈格局重塑,非中國的石墨生產商可能從中獲益。
咨詢機構CRU集團電池材料負責人山姆·阿德姆的評估更為嚴峻,160%的綜合關稅,意味著生產電動汽車電池電芯的成本平均每千瓦時將增加約7美元。
他直言,這基本上抹去了韓國電池制造商一到兩個完整季度的利潤。
作為行業龍頭的特斯拉及其核心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也坦承,美國本土的石墨產業在產品質量和供應規模上遠未達到要求,短期內仍然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
業內普遍擔憂,此輪關稅可能導致石墨價格翻倍,進而使得每輛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增加1000美元甚至更高,最終這些成本將不可避免地轉嫁給消費者,抑制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勢頭。
更令人憂慮的是,這記關稅重錘落在了本已緊繃的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上。國際能源署早在5月發布的報告中就將石墨列為具有重大供應風險的關鍵礦產,并發出供應鏈多元化的緊急呼吁。
現實情況卻異常骨感,中國牢牢掌握著全球85%的電池級石墨精煉產能和95%的實際加工量。2024年美國進口的約18萬噸石墨中,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
這種高度的依賴性在短期內難以撼動。盡管硅基負極等替代材料的研發在多國積極推進,但IEA預計,這些新材料要大規模商業化并擠占石墨的市場份額,至少需要等到2030年。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加之其本月通過的大而美法案規定,最高7500美元的電動汽車購車稅收抵免將于9月30日終止。
這意味著美國電動汽車消費者將同時承受原材料成本飆升和政府補貼退坡的雙重壓力。面對美方單邊主義的關稅大棒,中方的回應保持了原則性與建設性。
7月18日,外交部對此也進行了相關的回應。林劍點出了中美貿易合作的本質就是互利互贏,也希望美國遵守市場經濟規則。
特朗普以保護之名重啟關稅戰,卻讓全球貿易伙伴與關鍵產業直面寒流。93.5%的石墨重稅不僅沖擊中國企業,更通過產業鏈將成本壓力層層傳導至美國制造商和消費者,最終形成多輸局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點明了核心,當發展機遇與共同挑戰并存,筑墻設壘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本應成為各國攜手創新的舞臺,而非貿易博弈的擂臺。解開這道關稅死結的鑰匙,終究在于回歸理性協商的軌道。拆掉彼此的高墻,人類才能共享科技與綠色發展的同一片藍天。
主要信源
美國商務部對于自中國進口的石墨征收93.5%的反傾銷關稅,外交部:希望美方切實遵守市場經濟規則——焦點24小時2025-07-18
美對中國陽極級石墨征收93.5%反傾銷稅——金融界2025-07-18
美國擬對150國“統一加稅”——環球時報2025-07-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