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的游子,渴望探尋家族根源
從記事起,每逢清明去上墳,爺爺都會站在墳頭上家族子孫們講述家族往事。尤其是在崢嶸歲月里,先祖們跋山涉水、篳路藍縷,從山東遷湖廣,繼而湖廣填四川的故事,但是對于更久遠和詳盡的歷史,卻并無記載!爺爺是解放前的大學生,后回鄉任教30余年,擔任教務主任,勤勤懇懇、桃李滿天下。平日里喜文學,愛讀書,退休過后,還擔任縣政協委員和文史專員,在當地和家族當中都頗有名望。
在親自主持編撰家譜時,但對于家族歷史追根溯源的問題,礙于當時條件和信息閉塞,始終未能有所突破,爺爺也最終抱憾離世。
據家譜代代相傳所記載,我王氏一族,源于山西太原。現有所掌握的最早族譜以山東濟南府蒲臺縣真田王家山之王華為一世祖,生歿何時,葬于何處,亦無從考證。
家族遷徙,我王氏一支得名及始粗淵源,一概不知。其山西歷代沒有記錄,山東五代祖先均系單名,且記載粗略,只有姓名,依次為“華、斌、福、賢、輔”。
明朝洪武立帝后,山東五世祖第三房王輔、妻陳氏率領五個兒子全家搬遷到湖廣省武昌府,分守上湖廣省永州府零陵縣開善鄉隆慶里大水堆牛塘尾茨竹腳石犬町監生塘西村,落戶居住。六世祖,即湖南一世祖,之后各代子孫均按“時庭希化大,國昌仕登朝……”的字號取雙名。因而,湖南六代宗派世系啟始,記述稍詳。
康熙五十三年,湖南七世祖王昌杰老祖公奉旨由湖廣省永州府零陵縣開善鄉隆慶里搬移四川省上南道嘉定府威邑新鄉地名流磺川常家坡新屋基(現四川省威遠縣新場鎮麻柳村)居住。入川始祖王昌杰與其岳父唐用明合買常姓之業,議明價銀四十二兩,王昌杰出銀十八兩,唐用明出銀二十四兩。上下二宅自買之后,將常姓之業宅居住,田土雙美、水旱無憂,后嗣榮昌,不溯其本而追源,遠年怎知之。
以上皆為常家坡王氏家譜的最為久遠的歷史概述。而往上追溯,由于零陵縣歷史悠久,范圍很大,涉及古今地名變更等事宜,偶遇熱心網友告知,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水口山鎮,及周邊寨子腳村、大科甸村、滑石塘村、杰塘村、長塘村一帶大致都屬于隆慶里(古地名)范圍。
進一步上網查詢了解,發現廣西全州縣安和縣馬田村、興安縣圳南村、全州縣鳳凰鎮小洞村和望高村等幾處王氏家族分支都有望能排上輩分,“時庭希化大,國昌仕登朝”全部吻合,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等也都能基本對上。如果能通過相關線索,把握難得機會,若能通過尋訪宗親,追根溯源,那再好不過。如今老家與我爺爺同輩之人皆是耄耋之年,希望此番重修家譜,也算聊以慰藉!
作者:湖南永州王氏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