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奕橙 闕月 報道)在黃梅縣文化傳承的浪潮中,一場意義非凡的研學活動于小南街拉開帷幕。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與黃梅縣古塔社區主講人袁晶晶老師通力協作,帶領當地小朋友踏入這條始建于明末清初的老街,開啟了一場探尋小南街古今變遷的文化之旅。
活動初始,袁晶晶老師引導孩子們在小南街街區壁畫前駐足,系統講解壁畫所涵蓋的多元內容。她指出,這些繪制在小南街墻面的壁畫包含二十四節氣圖畫、生活風貌場景、旦角唱戲場景及近現代小南街人們生活的浮雕等元素。其中,二十四節氣圖畫對應不同農事與習俗,旦角唱戲場景體現黃梅戲經典元素,而浮雕則記錄了近現代小南街的生活日常。袁晶晶表示,小南街的這些圖案構成了一部立體的地方史書,為直觀了解小南街不同時期風貌提供了具象載體。
最后,大家來到了黃梅高塔寺塔前。袁晶晶向小朋友們詳細講解了高塔寺塔的歷史淵源,它始建于宋代,歷經歲月滄桑依然矗立,是黃梅縣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
同學們們聽得入神,不時抬頭仰望這座古樸的塔,感受著歷史的沉淀。講解結束后,志愿者老師們組織小朋友們在高塔寺塔前合影留念,鏡頭定格下孩子們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也記錄下他們與家鄉文化地標親密接觸的珍貴瞬間。
課程結束后,“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隊員闕月在采訪中表示:“本次活動順利開展,讓小朋友感受了小南街文化,服務隊也會持續開展多樣活動,傳遞志愿服務力量,為更多孩子帶去知識與快樂。”志愿者在與小朋友們相處的過程中,看到他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家鄉文化的好奇,志愿者們更加堅定了參與志愿服務的決心,努力為志愿服務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袁晶晶老師在總結時感慨道:“小南街的變化,是黃梅縣發展的縮影。我們保護老建筑、傳承老手藝,不是要把它封存在過去,而是要讓它在現代生活中繼續生長。”保護和發展小南街和其他歷史建筑是我們每個黃梅人的責任。
此次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在行走中觸摸到小南街的歷史年輪,感受到時光在街區留下的印記。從過去到現在,小南街始終保持著文化的根脈,又不斷吸納新的活力,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和諧共生,共同譜寫著屬于小南街的新篇章。(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