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100周年,扎實推進“中國工人大思政課”走深走實,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指導,山東省總工會主辦,青島市總工會、青島地鐵集團出品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文藝思政課《地鐵六號線》于7月18日在北京二七劇場隆重上演。
全國總工會,山東省總工會、青島市總工會有關領導出席活動,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中華文化促進會、教育部關工委,法制日報社、中國婦女報刊協會,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交建、北京建工,天津音樂學院有關領導現場觀看演出。這部以青島地鐵班組建設為核心的話劇,通過鮮活劇情與工業美學舞臺,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實踐成果轉化為可觸可感的藝術表達,為首都職工獻上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
主創深耕一線 劇情鮮活感人
話劇《地鐵六號線》由一級編劇廉海平執筆,一級導演黃港擔任總導演,一級舞美設計金卅、周正平聯袂打造。主創團隊十余次深入地鐵一線采風調研,采集故事案例,最終提煉出“二三四五”工作法、“小立法+二次分配”等核心敘事線索。
劇中,值班站長劉娜用十年青春見證線路延伸,建設者崔鐵生從西北來青參與地鐵建設,管理者馮勇推動班組民主管理……這些鮮活的人物串聯起地鐵運營與建設的全鏈條。
演員們生動的演繹,讓觀眾看到: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建設者用青春與汗水鑄就的“城市動脈”。
聚焦班組建設 展示產改成效
青島地鐵2010年首條線開工建設,2012年底組建地鐵集團,承擔全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投融資、開發經營以及低空經濟發展等職能。目前,運營線路8條、352公里,在建線路8條、154公里。
青島地鐵通過以民主管理為核心的班組建設創新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新路徑。通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思想政治引領更加扎實,產業工人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干事創業的激情動力更加高漲,主人翁地位更加顯著,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氛圍更加濃厚﹔產業工人綜合素質明顯提升,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
青島地鐵首創“小立法+二次分配”班組民主管理模式,實施班組建設“二三四五”一線工作法,通過堅持黨建統領、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參與式民主管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創新驅動“五個堅持”系統推進,激發一線作業工人的內生動力,創建“有形、有實、有神”的高質量班組,打造“有組織守紀律、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有歸屬”的班組文化,構建以班組為核心的管理新模式。
青島地鐵班組建設的創新實踐,支撐青島地鐵實現全面突破,工程建設和線網運營實現安全、質量、效率、效益顯著提升。同時,這一創新實踐引領了建筑行業實現理念變革,青島地鐵班組建設模式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青島地鐵的班組建設助力產業工人隊伍深化改革,基層班組作為員工思想政治引領、主人翁地位保障、勞動權益維護等多維賦能場域,班組建設成為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有力抓手。
科技賦能舞臺 工業美學破圈
作為行業劇標桿,《地鐵六號線》以“真實場景還原”為定位,打造“科技+工業”的視覺體系:13米寬的雙層鐵架臺階象征地鐵網絡的立體延伸,可變換的景片分割出辦公室、工地、宿舍等多維空間;地鐵出站口的LED顯示屏、指示牌等細節精準復刻,冷色調燈光與暖色調工人之家形成強烈反差,既凸顯現代都市的鋼筋骨架,又傳遞勞動者的溫度。
燈光設計通過光束燈勾勒城市輪廓,灰色調渲染緊張施工場景,局部暖光烘托人文關懷,形成視覺與情感的雙重沖擊。
從實踐到舞臺 思政課的藝術轉化
自去年在青島啟動首輪演出以來,《地鐵六號線》已累計完成30場行業內部專場演出,覆蓋地鐵建設、運營一線職工近萬人次,引起熱烈反響。此次進京演出,更是點燃了現場觀眾的情感共振,掌聲與會心的笑聲多次響起,成為對這部作品最真實的認可。
作為“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創新實踐,該劇將產改的深刻內涵轉化為有溫度、有情感的舞臺表達。這種“從一線中來,到舞臺上走”的創作路徑,不僅讓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成果更加可感可知,也用藝術的力量生動詮釋了“勞動創造幸福”的核心價值。
當北京二七劇場的幕布落下,《地鐵六號線》已超越一部話劇的范疇——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青島地鐵人的奮斗身影;更是一座橋,連接起行業精神與時代價值,讓“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信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