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19日訊 (記者 陳瓊)麥當勞中國攜手薯條供應商辛普勞中國、麥肯中國與藍威斯頓中國,以及土豆種植農戶代表,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麥當勞展臺共同慶祝土豆本土種植40周年,并首發第十一屆“大薯日”主題活動。40年來,麥當勞與供應商伙伴共同構筑中國“麥鏈”扎根中國、深耕本土化發展。今年大薯日麥當勞中國將繼續圍繞經典產品大薯,展現土豆“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將麥當勞薯條背后的品質及趣味故事傳遞給更多消費者。
嘉賓慶祝土豆本土種植40周年
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說:“過去的40年里,我們和農民伙伴、供應商一起,把‘精耕厚養好土豆、外脆內綿好薯條’的信念一代代傳承下來,用新鮮、安心、高品質的食材,持續為消費者帶來麥當勞全球經典美味。一顆土豆雖小,卻是麥當勞在中國‘三腳凳’經營理念的印證——品牌、員工和供應商形成了堅固牢靠的支撐,以信任和共同價值觀為基礎,堅持長期主義,合作共贏。40年的堅持,從試驗種植到品質與產量雙提升,我們要種出好土豆,更要讓農業自然生態更可持續,孕育更多麥當勞的好美味。”
在本屆鏈博會,麥當勞中國與11家供應商伙伴以中國“麥鏈”形式首次亮相,并聯合發布“麥鏈”倡議,攜手供應商共塑中國“麥鏈”新生態,推動更高質量發展的協作,共同邁向更智慧與更綠色的未來。麥當勞中國展臺面積達360平方米,邀請北京百麥、賓堡、九聯、凱愛瑞、麥肯、三元食品、圣農、首農集團、順新暉、泰森食品和太陽谷等11家供應商伙伴,以“扎根中國,麥鏈全球”為主題,聯合展示了中國“麥鏈”上下游合作共贏,推動本土化發展,積極開拓“出海”機會的成果。
麥當勞中國的土豆種植歷史可追溯至1985年。當時,麥當勞與薯條供應商辛普勞開啟調研和試驗。1993年,辛普勞北京工廠生產的薯條正式供應麥當勞餐廳。歷經40年,土豆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辛普勞中國的土豆年收獲量從早期的幾千噸,到2002年突破2萬噸,2025年預計達9.2萬噸;麥肯中國、藍威斯頓中國的收獲量也實現成倍增長。
產量提升的背后,是種植模式的全面升級。早期農戶以人力加牲畜種植,每戶僅種十畝左右;如今已形成規模化現代農場,播種、施肥、收獲全流程機械化,GPS導航讓播種作業更精準。作為麥當勞中國再生農業計劃的成員,三家薯條供應商與農民伙伴共同推進輪耕輪種、滴灌節水、土壤健康測試等再生農業技術,目前已在4萬多畝農田實行輪作,并通過冬季覆蓋作物種植避免水土流失,推廣檢測技術為土壤定期做“體檢”。麥當勞中國供應鏈學院已經為5000多位種植土豆的農民提供了再生農業培訓。
中國“麥鏈”聚焦“扎根中國,鏈接全球”,持續推進產業鏈優化。1992年辛普勞在北京建成首家薯條加工廠,2016年戰略遷址寧夏更貼近產地;目前辛普勞、麥肯和藍威斯頓三家供應商已在華建成4家工廠,麥肯和藍威斯頓在中國的新工廠于2023年先后落成,投資額合計超4.5億美元。隨著產能升級,薯條、薯餅、薯格和扭扭薯條均實現國產化。針對外賣場景研發的脆脆薯條,更是通過工藝創新讓薯條類產品在外送條件下依然保持黃金品質。
土豆的故事不僅在田間,更在麥當勞的餐廳。2015年開始,麥當勞中國每年都會用“大暑”和“大薯”這個諧音,舉辦“大薯日”主題活動,讓更多消費者體驗麥當勞的好土豆與好薯條,更通過一系列優惠、周邊和互動,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10年來,“大薯日吃大薯”成了麥當勞和消費者之間一份特別的夏日約定。在鏈博會展位上,麥當勞還特地搭建了一個巨型薯條,作為大薯日在鏈博會的快閃店,供觀眾參觀、體驗和打卡。在北京, 5家大薯日主題餐廳也在鏈博會同期推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